咨询热线:021-80392549

天正集团:重视工业电气人才,让员工安心守业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14-10-20 来源:[标签:出处] 作者:[标签:作者] 浏览次数: 139
核心提示:


──天正集团总裁高天乐先生访谈

  第一次见到高天乐,是在上海温州商会会员大会上,他和另外几位温州企业家在主席台上谈论着企业创新的问题,台下是近千名温州企业家。第二次见到高天乐,是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职业发展论坛上,他一个人在讲台上谈论着自己的创业史,台下却是近百名MBA。这个数学老师出身的温州商人,在温州众多民营企业家中显得与众不同,他是惟一创业前就拥有大学学历的,也是惟一的全国政协委员。

差异化经营赢得第一桶金

  高天乐出生在温州柳市镇,这个在地图上不太容易找到的小镇,却是“温州模式”的发祥地。在这个弹丸之地,有近10位企业家名列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更令人惊讶的是,这里还簇拥着2000多家低压电器企业,占据着中国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德力西、正泰都诞生在这里。

  有意思的是,德力西、正泰两家企业的创始人都和高天乐年龄相仿,德力西的胡成中比高天乐大两岁,而正泰的南存辉和高天乐同龄。不过,胡成中和南存辉的事业起步都要比高天乐早很多,他们俩都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创业,而当时的高天乐才刚刚从温州师范学院毕业,在乐清柳市中学担任数学老师。

  1989年,当了7年教书匠的高天乐在朋友的劝说下,辞去了教师的职务。刚开始,高天乐并不懂得做电器贸易生意,而且和合作伙伴在经商观点上也有分歧,最后并没赚到多少钱。1990年9月,高天乐借了5万元钱,雇佣6个工人,开办了乐清柳市长城变压器厂,迈出了自己创业的第一步。但当时,柳市的低压电器产业已经形成规模,光家庭作坊就有200多户,德力西、正泰也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家人、朋友都觉得高天乐起步太晚了。

  高天乐生产的是单一的控制变压器产品,这是低压电器元器件中最简单的一个产品,工艺也简单。高天乐买了一本《电工手册》,把别的企业的产品买过来,拆了装,装了拆,分析每个产品的外表、性能,最后“鼓捣”出自认为性价比最高的产品。

  有了产品,并不代表着能销售出去。学数学出身的高天乐想到了“差异化”,刚刚创办企业不久的他就给自己的产品做起了广告。高天乐的广告不是做在媒体上,而是做在农村的各个农宅上。高天乐把产品的广告刷到农宅的墙面上,一个村子刷一个广告,专门挑那些可以在公路上能看到的农宅,最贵的也只不过200元钱,最后只花了不到1万元钱就把附近几十个村子涂满了广告。

  他还要求厂里的工人全部要穿白大褂,戴白帽子。他也亲自站柜台。别人的产品包装大多用的是马粪纸,高天乐却加了一层铜版纸;别人开始用铜版纸时,高天乐开始套红印刷;别人开始用两色印刷时,高天乐已经开始用四色印刷了,“我们产品的外表一定要比别人漂亮。”高天乐说。

  就这样,小小的差异化为高天乐奠定了未来大发展的根基。第一年就实现了销售收入30多万元;第二年,销售收入500多万元;到了1994年,长城变压器厂的销售收入已经超过了1亿元。回忆起创业初始成功的秘诀,高天乐说:“有特色才有生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学会了独辟蹊径。”

股份制改组实现质的改变

  有了资金的原始积累之后,1994年,高天乐以长城变压器厂为核心,联合7家企业,组建浙江天正集团公司,自己出任董事长,企业进入了股份合作制阶段,第一次打破了温州企业传统的家族制模式。他也进入了创业的第二阶段。

  1996年10月3日,天正集团以年薪30万元的报酬向社会公开招聘总经理,在温州引起了轰动。

  1996年年底,高天乐在实践中认识到股份合作企业的利弊,意识到自己企业原有的股份制非改不可了。

  当时发生的另外一件事情也触动了高天乐。公司有一位副总提出要离开天正,高天乐还以为是嫌工资少,这位副总却向他道明了心思:“我不是因为工资少,我也想去做老板。”

  这位副总一句轻描淡写的话,让高天乐恍然大悟——要想留住人才,让员工安心守业,惟一的办法就对企业的所有权进行改革,把股份进行稀释,吸纳员工入股,实现共同富裕。

  于是,高天乐在1997年大刀阔斧地主持了被媒体和温州人称道的“柳市革命”:首先对天正进行资产评估,并告示员工出资纳股的办法,结果员工入股积极性非常高。有人甚至拿来一麻袋钱,放在财务室,转身就走,便说自己已入股了。

  高天乐决定,一方面向内部发展近百名中高层管理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入股,吸收股金2000多万元;同时发展一部分具有相当实力的外来股东入股。要求入股的员工对企业的财务预算、发展决策等方面都积极参与。

  正是这一场股权变革,使“天正”建立了社会化、专业化、知识化的现代董事会制度。一时间,天正成了温州现代企业制度创新的一个典型。

剥离家族制拿老爸“开刀”

  剥离家族成员在企业的重要位置,结束股东共同参政的历史,实现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高天乐在天正实施的企业管理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天正诞生之初,也带有浓厚家族制的烙印,家族成员都在企业重要岗位任职。

  “随着企业的发展,人才队伍逐渐出现滞后,特别是一些家族成员在企业居高自傲,看不惯年轻人,说他们是书呆子,没什么用。家族成员逐渐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障碍”。高天乐意识到,企业小的时候要苦干,但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要巧干。如果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自己的企业前途将非常渺茫。

  当时,天正正面临重大的产业转移,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知识密集型转移,高天乐也把目光放到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上。于是,他挥动改革“三板斧”,淘汰所有不适应企业的员工,特别是家族成员和50岁以上、不具备参与管理企业能力的股东。而人力资源部则处于“长聘状态”,随时招聘有能力的人才。

  最让高天乐感到为难的就是如何说服自己的父亲,让他退出公司党支部书记的职务。一开始,高天乐的父亲想不通,他就亲自做父亲的思想工作,谈了两三个小时,终于把老爸说服了,父亲第一个辞了职,其他50岁以上的股东也相继离开公司。

  对于一些不想干活又不想学习的员工,高天乐也有一套方法,“我会给他们工资,但不给他们实际职务。这样他们会觉得得不到重用,就会寻找新的地方”。

  2001~2003年是公司内部进行大变革的时

工博士工业品商城声明: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商城( www.m.eepottsltd.com)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联系电话:021-31666777
新闻、技术文章投稿QQ:3267146135 投稿邮箱:syy@m.eepottsltd.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