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转盘轴承上钻孔,很多人都以为是个再简单不过的工作,可就是这个孔,却是成为影响轴承质量的不可忽视的关键之一。在瓦轴集团,有一个人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屡破加工难关,创造了独特的孔加工工艺和方法,这个人就是姜万录,一个特有韧劲儿、肯动脑的人,今年姜万录还荣获了大连“五一奖章”。
探索孔加工工艺 填补国内空白
1983年入厂的姜万录,来到瓦轴六成品分厂从事车工工作。他肯学、舍得下力气,师傅的话和操作手法不仅记在脑海里,更深深印刻在心里。有时为了弄懂一个问题,他夜不能寐,查找资料,不断思考,直到弄清楚为止。寒来暑往,姜万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汗水和代价,很快练就了一身过硬的车工技术并成为佼佼者。 随着企业加快技术改造、转型升级的步伐,瓦轴集团成立了精密转盘轴承公司。工作业绩突出的姜万录被调入新公司,成为孔加工工序的带头人。面对全新的工作岗位,姜万录非但没觉得有压力,反而认为展示才能的机会到了。国内某大型重工企业发展风电业务,生产的风机只能依赖进口轴承配套,价格昂贵且供货不及时。瓦轴集团全力组织攻关、加速为风机配套的转盘轴承的研发。每套转盘轴承,通常需要钻出数十甚至上百个孔。如果其中一个孔稍微出现偏差,这件产品就会成为废品。
孔工序因此成为关键工序之一,特别是大批量生产,更要保证所有孔必须统一,国内没有加工先例,公司将攻关任务交给了姜万录。别人眼中的烫手山芋,却让姜万录信心满怀。从最初的加工流程开始,他和公司工程技术人员一道,共同研究,两个多月里不分昼夜,巧妙选择刀具,制定合理的加工参数,千百次地试验,最终成功探索出了成熟的孔加工工艺,填补了国内空白,满足用户及产品设计要求。
不断创新 为客户避免百万损失
“现代工人,不仅要熟练掌握操作技术,更要善于创新,会动脑。”姜万录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掌握钻孔技术,姜万录多次趁着为用户现场服务的机会,测量各种轴承钻孔的数据,掌握宝贵的资料,晚上回到住处精心整理出厚厚的心得体会,作为今后工作的参考。他利用积累的经验,改变传统加工方法,提高了加工精度,降低了生产成本。与此同时,他还和工程技术人员一同对孔加工设备进行改进,研发的自由式可变直径回转工作台、丝锥国产化项目和独创的深孔加工新方法等11个项目,为企业创造了数百万元经济效益。
有一次,两家大型风电企业风机在现场安装时出现问题,请求瓦轴派人协助解决。由于问题出现的部位是在距离地面100米的高空,可操作的空间非常狭窄。当时,绝大多数专家认为必须得拆卸主机吊到地面处理。风机的安装环境恶劣,且动用大型升降机卸装每次需要60万元费用。姜万录赶到现场,实地考察后设计制作了特殊工具,并登上高空以半蹲的姿势连续工作4个多小时,减少了客户巨额损失。高超的技能,让客户连声称赞。这两次售后服务,为用户避免了120万元的损失。
作为孔加工工序带头人,姜万录始终装着“责任”二字。孔加工,一个稍不注意的疏忽,就会出现整套轴承的报废。徒弟解永君告诉记者,“师傅是我们的‘标杆’,他严谨、执着的工作态度,时时影响着我们。我们也不松懈自己,每时每刻都全神贯注对待手中的活。”目前,姜万录已带徒60多人,均能熟练操作本工序大精关设备,有的徒弟还成为了公司劳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