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胡扬忠在接受AI掘金志专访时如此表示。

蜕变之际,八大创新业务也织起一张星罗棋布的网,他们喜无声潜行,却以可人的战绩极速扩大了海康视频物联帝国的能见度。
眼下的海康市值逼近6000亿,试想若未来这8大业务齐开花,我们是不是有理由相信,万亿海康也将近。
其实,从海康的只言片语中也可一窥创新业务的棱角。
“公司业务分两大方向,主营业务和创新业务”
“也许10年后,创新业务占据海康业务的一半,也是很有可能的”
近一年,一向低调稳重的海康才在半公开场合,逐渐表露出对创新业务的厚望,称之为可与主营业务并列的“两大方向”之一。
创新业务阵营包括萤石网络、海康机器人、海康汽车电子、海康微影、海康智慧存储、海康消防、海康睿影、海康慧影八个子业务,涉及智能家居、机器人、汽车、热成像、存储、消防、安检、医疗等八个领域。
创新业务虽锐气初显,但相比于海康气候渐成、鼎立一方的BG们,前者存在感并不高,“八大创新业务”常被一笔带过。
在角落处兀自生长,长势似乎还不赖。2020年智能家居业务营收29.19亿元,同比增长12.60%;机器人业务营收13.59亿元,同比增长66.91%;其他创新业务营收18.91亿元,同比增长83.49%。
2020年,8个孩子为海康创造了近10%的营收。
目前收成虽远不及主营业务,但这个主营体系之外的创新业务,逐渐显露出撑起海康半边天的面相。
这些不常出现在大众视野的业务情况如何?说道说道。
龙生 8 子
海康的这8大创新业务,技能属性不一,主打场景不同,在海康这颗大树下,衍生出不同的身份属性,攻占八方。
家庭管家
老大萤石,2015年正式出生,主打智能家居,萤石是海康从G端、B端向C端迈出的第一步,也是最继承其衣钵的家庭AI管家。
如果说海康在公共领域打天下,萤石就在家庭领域攒地盘。
率先进入C端的萤石,从“消费级安防摄像头厂商”人设面世,到2015年,萤石分离海康独立成公司,转变成一个主打安全概念的智能家居品牌。
在摸索中不断试错,如今似乎走出一条前途明朗的路。
2017年萤石首次盈利,营收10亿。2018年海康成立三大事业群,创新业务增长近六成,萤石营收16亿;2019年,营收约达26亿。
与海康如出一辙,羽翼日渐丰满的萤石承担起更多重任。
比如海康高级副总裁、EBG负责人徐习明就曾对AI掘金志表示:
云眸的核心技术有二,其一便是萤石云,它连接的海量物联设备,在极严苛的环境下积累了非常厚重的技术壁垒。
7年如电光火石,萤石初步造起“1+4+N”的萤石云、智能安防、智能入户、智能控制、智能机器四大硬件以及N种子系统的智能生活小生态体系。
而后萤石从“智能生活”变身为“智居物联”,不显山不露水地将边界从家庭扩展到更广阔的物联世界。
截至2020年底,萤石物联云平台全球接入设备近亿台,平台注册用户超过 7000 万,月活跃用户数量超过2500万,日活跃用户数量过千万,去年营收29.19亿元,同增12.60%。
无论以上数字能否说明问题,即将分拆独立上市的萤石,还是成为了安防突围To C的一碗姜汤。
机器人工程师
老二海康机器人工程师,出生于2016年4月,风格硬核,承担了海康重仓智能制造的战略重任。
海康选中了移动机器人和机器视觉两大入口。
前者瞄准制造业和场内物流,以潜伏、移载和叉式三大硬件产品线和机器人调度系统 RCS、智能仓储系统 iWMS 两大软件平台,在汽车、3C 电子、beplay规则 、商超、各类垂直电商等细分行业跑马圈地。
后者聚焦工业传感,以工业相机为载体,在物流读码、工业读码应用逐渐得心应手。
传统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内在需求,疫情冲击的外在因素,让自动化物流需求持续旺盛,预测未来五年,中国移动机器人市场将持续保持 40%以上的增长。
2020年,低调的海康机器人也取得了13.59亿的成绩,同增达66.91%。
机器人正成为海康安防G端生态之外,另一个B端现象增长极。
智能驾驶助手
同年7月出生的老三海康汽车电子,在智能驾驶领域继承了海康一贯的低调风格。
海康汽车技术正式成立时,海康不惜工本,耗资1.5亿。
好在海康汽车电子颇为争气。几年间,海康汽车电子以视频传感器为核心,结合雷达、AI、感知数据分析与处理等技术,杀入乘用车、 商用车领域,让不少在此苦战多年的企业叹惋。
成立2年,2018年2月,他们上线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自动泊车APA+,同年又成功打入2019款保时捷卡宴的配置中。
汽车产业以稳为重,链条长、利益盘根错节,新入者切入并不容易,而海康却出其不意一举打入高端。
2020年,前期的技术积累陆续进入落地期,正式量产了基于视觉和超声波雷达融合的全自动泊车产品。
在乘用车前装市场,仅2020年一年,拿下上汽乘用车、吉利汽车、长安汽车、长城汽车等头部客户,全年累计新量产项目 50 余个,新增项目 60 余个,涉及车型 40 余款。
还通过了包括 PSA、马自达、沃尔沃、捷豹路虎等车企的供应商审核,并新获得包括东风本田、上汽通用和雷诺日产的多个定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