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初,我写了篇文章——“喘口气,再跑!”,指出中国电子制造业已步入调整期。经过两年多的时间,中国电子产业链上游目前已明显感受到“冬季”的到来:IC设计与封测业增幅大幅放缓,晶圆制造厂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在2008年进入收官阶段之时,我们再来看看影响中国电子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否已发生了改变。
“十一?五规划”将中国电子业依赖资源投入实现量的扩张模式,转向依靠技术创新实现质的提升发展取向,这是中国电子业进入调整期的大背景。国家这一政策导向,是中国电子产业乃至整个经济发展的国策,是不可能改变的。所以,纯制造类公司还会持续在痛苦中度日,待价格战本钱丧失后,关门大吉的事还会发生。而技术型公司要向有实质性的突破,一般要有至少3~5年的时间、经验积累,谁能耐得住寂寞,谁就有出头的可能。
中国电子产业以外向型为主导,由于巨大的外贸顺差导致大量的贸易摩擦,中国政府已主动性的通过取消或降低出口退税等措施减少出口量,所以,中国庞大的电子产品制造产能想依靠国际市场消化已触及天花板,加上华尔街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短时间难以平息,2~3年内国际市场购买力能有恢复性增长就不错了。越南、印度曾是部分中国电子制造业转移的出口选项,但较小的本地需求潜力和薄弱的基础设施,更多的业者还是对中国这块热土情有独钟。
我们都说国内有个庞大的需求市场,但国人的购买力能否保持持续增长呢?就算是中国经济发展受国际金融动荡影响较小,可是国内庞大的消费群体实际收入并未随着中国经济总量提升而同比例增加。据2007年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和俄罗斯经济状况报告:2001年至2005年,中国经济以每年近10%的速度增长,达到5万亿的财政收入,但13亿人口中最贫穷的10%的人口实际收入却下降了2.4%,中国人在医疗、教育、养老、住房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仍未完全形成。而1999年开始实现经济增长的俄罗斯,至2006年年均增长约6%、经济总量增加了70%,俄罗斯人均收入扣除通胀后实际增长仍超过了200%。况且,俄罗斯联邦和各地方政府1/3的财政支出用于教育、医疗、救济等社会公共领域。
跟着市场转,已为业界普遍接受。那么新的市场热点能否拉动?
在无线应用领域,3G无疑被人们视为最大的推动力,我2006年认为“2007年之前充其量也仅是导入期,成规模商用2008年才有可能”。由于国内运营商重组刚告一段落,中移动对TD还在艰难的市场推广期,至少在市场接受TD之前,W-CDMA、CDMA2000在国内还无法摔开膀子大干一场,2010年或许是3种制式在国内角力的开始。
至于平板显示市场,TFT-LCD电视在占整机成本70%的面板完全依赖进口的前提下、在关键技术全部掌握在日本人和韩国人手里的情况下,想大力发展显然不太现实。我始终不明白,在追赶TFT-LCD明显无望的情况下,国内FPD业界宁可投几十上百亿资金去建落后人家2~3代TFT-LCD生产线,而对OLED技术如此冷漠。幸好,近日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赵波明确表示,在平板显示领域我国将重点支持OLED显示技术的发展,但我们至少浪费了3年时间,希望这回不是纸上谈兵。
光伏产业近两年的高速扩张,为中国电子产业注入了不少活力。2007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已经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一,但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发展依然缓慢,截至2007年底,光伏系统累计安装100MWp,约占世界累计安装量的1%。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主任赵玉文日前表示,随着多晶硅产业不断扩大生产,硅的价格将从2009年开始下滑。
老实说,目前国内晶硅生产“大跃进”与5年前大兴Fab厂情景极为类似,两者设备、材料、订单等主要依靠海外市场,唯一不同的是,中国是全球IC需求最大的市场,而对光伏电池的需求则可忽略不计,本地需求市场不启动,中国光伏产业就没有持续发展的基础。
其实,任何一个创新应用都离不开国家的扶持政策,TD、OLED、光伏等若无政策推动而完全依赖市场无形之手,那么中国永远只是个跟随者而无法成为一个引领者。另一方面,若政策仅停留在口头上、长期议而不决,或力度不够,也将使国内业者失去做大做强的历史机遇,甚至失去已有的市场先机。10年的TD到了今天才试商用已是个先例,CMMB也有重蹈覆辙的可能。
好在中国电子产业发展的大环境还没有实质性的改变,我仍然认为,“在此发展取向下,全球第三波中国行情正在酝酿中”,而未来2~3年国内IC设计业能否起来是个关键。
核心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