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思维的重大作用就在于能使人们通过前瞻性思考,帮助人们规划和调整思路,从而实施正确的决策,获得良好的发展方向。简明地说,就是站得高,看得远,具有长远的目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超越时空的限制,构想出美妙而又可行的情景。
王选——中国科技界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国汉字激光照排之父,有当代毕昇之誉,获得了卓著的科学成果,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真正继承者和开拓者。
在20世纪的后半叶,中国有数十所大学和研究院所都同时研究汉字照排技术。为什么只有北京大学的王选教授研究组成功了,而其他的人没有成功?最关键的原因就是王选具有创新超前思维。
早在大学期间,选择专业时,王选就表现出了特殊的眼光。大二下学期,要选专业了,同学们议论纷纷。当时纯数学是班里最热门的专业,力学其次,而计算数学是个冷门,北京大学刚刚设立这个专业,知之者甚少,甚至连正规像样的教材也没有。
但对选择专业,众人一致的意见是,学纯数学和力学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短暂宝贵的时间,多学一些有用的知识。
可王选偏偏选择了“计算数学”这个“冷门”。多午后,当谈及这次选择的原因时,他说是看了1956年1月刚刚制定的十二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其中原子能、自动控制、计算技术被列为重点发展学科。在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卫星上天也好,导弹研制也好,都离不开计算技术。19岁的王选能把自己专业选择与国家、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在那个一切服从“祖国的需要”的时代,似乎顺理成章,没什么可大书特书的地方。但他早就认识到社会的需要往往是科学进步、科技创新的原动力,个人只有将所学的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社会需要和实际问题,才能真正体现个人的价值,才能构筑自己人生的大好前程,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1975年5月,在激光照排技术研究中,北京大学成立了汉字精密照排研制协作攻关组。当时的难题是汉字的储存以及汉字字形信息的还原输出。如何攻克这一难题呢?科学家王选运用了“轮廓描述和参数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解决了汉字信息压缩难题,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制做出了第一大贡献。他发明的汉字激光照排技术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并被称为“当代的毕昇”和“汉字激光照排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