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21-80392549

庞大基数是巨大挑战 中国建筑如何突破再增长难题?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14-10-10 来源:[标签:出处] 作者:[标签:作者] 浏览次数: 140
核心提示:
网讯:2013年10月17日,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筑)终于击败韩国知名承包商大宇,拿下韩国釜山海云台LCT城市综合体项目,可以说是其众多海外“攻城拔寨”的缩影。

  在海外中标超过百亿的项目中国建筑并不少,像澳门米高梅娱乐城、阿尔及利亚大清真寺都是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上叫得响的大项目。

  外界看来已具国际范儿的中国建筑,其董事长易军并不以为然。中国建筑有更为宏大的目标,即“十三五”期间要把中国建筑办成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建筑地产企业集团。如果把这个“最具国际竞争力”数字简化为跨国指数,那就是“把海外总资产占比,海外营业收入占比,海外人员占比,这三个指标加权,得到跨国指数,我们希望未来能达到或者接近30%的占比,这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跨国企业”,易军表示。

  然而,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虽然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继续推行量化宽松政策,但欧债危机后续效应仍未散去,美国“财政悬崖”也未得到根本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发达经济体的内部需求,导致其经济发展缺乏动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看似跨国指数只有30%,但是对中国建筑2013年将突破6000亿元的营业收入而言,庞大的基数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国际化的挑战虽然存在,但是对易军和中国建筑来说,增长的压力更多的来自国内。

  伴随4万亿刺激计划和中国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国建筑连续8年实现了高速增长。2006年,首次入选《财富》世界500强,其营业收入也从1157亿元增至5715亿元,增长了近400%。从规模角度看,中国建筑已然稳居全球建筑行业老大的位置。

  不过从形势上看,一切似乎充满了变数。宏观上,国内经济通胀风险犹存,政府不能再继续出台大规模刺激计划。地方债务问题日益显现,区域经济也面临减速风险。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如果出台,对于房地产业来说也可能出现长期拐点。以上诸多因素,不仅为国内经济的复苏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也为中国建筑发展前景打上了问号。

  “中国的增长是前所未有的,这是一种中国奇迹,中国奇迹背后也支撑了中国建筑的奇迹,这种奇迹是不可复制的,全球任何市场要复制中国模式根本不可能,所以中国建筑这种模式也很难复制。”对于未来的挑战,易军有着充分的认识。

  面对种种不确定性,中国建筑未来凭什么能持续高速增长?作为最大的建筑企业,将怎样应对扑朔迷离的产业未来?被业界称为城镇化的最大受益者,会怎样规避风险布局产业链?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又如何能不断提升跨国指数?

  采访中,易军多次提及风险和危机,浸润湖湘风骨的他很认同同乡曾国藩的做事准则“未来不迎,既过不恋,当时不杂”。

 城镇化新模式

  面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201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的“城镇化”,无疑给中国建筑注入了强心剂。而刚刚结束的201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走新型城镇化的道路,这让中国建筑吃了定心丸。

  根据相关测算,到2020年城镇化将新增4亿城市人口,拉动相关投资高达40万亿元。但是随着地方财政压力的显现,未来地方政府势必要引入社会资金,特别是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共同参与城镇化的建设,作为中央企业,中国建筑必将成为主要参与者。

  在上海浦东新区,一片大型居住社区逐渐成型,这就是由中国建筑子公司中建八局承建的上海“十二五”规划最大的保障房基地——中建申拓城,该项目占地6.04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约595万平方米。

  在上海了解到,这个项目承担了上海旧城改造的动迁任务,一期12个地块中,有8个动迁房地块,共7002套动迁房。而整个社区规划、投资、建设、运营均由中建八局操盘,这样大规模的社区建设在上海尚属首次。

  造城是不是城镇化?或者说究竟什么是城镇化?一直是社会争议的焦点,不管怎样,如果一个新兴城镇的兴起,意味着一系列住宅、厂房、市政配套的建设,这就为中国建筑提供了持续跟进的机会。

  “我们用城市综合开发这个词来描述我们正在做的,中国现在正在经历一个城镇化的过程,而对于中国建筑来说,本身的四大业务板块就与之相吻合,这是单纯的投资商、地产商,或者建筑商所不具备的。”易军如此解释中国建筑在城镇化领域的优势。

  目前中国建筑的四大业务板块为:规划设计、投资开发、基础设施、房屋建筑,而四位一体的全产业链商业模式需要庞大的资金和人力支持,并非一般企业可以复制。

  中建八局副总会计师储小彬认为:“中国建筑在城镇化、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优势尤为明显,比如申拓城总容纳人口16万人,其中包括十几所学校、三四所医院,总投资额在500亿元,这就对企业的投资规模、建设能力、规划能力等,有着天然的门槛。另外,还有一些不可控因素,比如政府的回款周期,支付能力,都需要实力作为保障,目前申拓城我们投入了七八十亿元,政府的回款才20亿元。如果是一般的公司,资金链压力可想而知。”

  对于与地方政府合作中的风险,易军有着充分的考量。“对进入的城市,我们是有着战略布局的。比如湖北,为什么选择湖北?因为我们的三局在湖北是前三强,不管谁来当省长或者书记,都会支持我们三局的发展。所以我们的城镇化布局是锁定了中国建筑的工程局院所在地的一、二线城市,省会城市搞城镇化,不会所有省市遍地开花,毕竟我们的资源、资金也是有限的,必须要做规避风险的打算。”

  在充分掌握地方人脉的基础上,中国建筑进入一个城市还需要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诚信度进行评估,确保资金回笼的可靠。

工博士工业品商城声明: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商城( www.m.eepottsltd.com)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联系电话:021-31666777
新闻、技术文章投稿QQ:3267146135 投稿邮箱:syy@m.eepottsltd.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