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讯:在经过数日所谓的征求意见之后,工信部于9月16日在其官网公布了《
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与征求意见稿相比,正式文件并未有太大变化。“每年用于研发及工艺改进的费用不低于总销售额的3%且不少于1000万元人民币”,“
多晶硅项目每期规模大于3000吨/年”,较为严格的标准在征求意见稿甫一出台时就曾让不少中小企业叫苦不跌。在当前的市场形势下,一些刚有起色的光伏制造企业并无能力达到上述标准。然而,标准虽严,却并非断绝了中小企业的生路。面对巨大的市场,中小企业仍能寻觅出各自的生存之道。
比拼的将是产品的竞争力,单纯依靠低价竞争的时代已经终结。而经历过产业寒冬的
光伏企业无论大小,显然都不会忘记无序竞争给整个行业带来的惨痛教训。中小企业当在自身所涉领域做优做专,切不可跟风盲从。其实在7月14日出台的“国八条”中,也很明确地提出,要扶持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中小企业可以此为契机,走差异化发展的路线,以谋得生存之本。
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虽然近年来的发展步履蹒跚,但不可低估其发展前景与潜力。在市场放开之后,只要找准定位,合理发展,小企业一样可以有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