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学年轻教师的奇思妙想
尽管触摸屏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这项技术总是给人以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感觉。可很少有人知道,最初发明这项技术的美国人塞缪尔·赫斯特只不过是一个平凡的大学教师。
1971年,赫斯特还是肯塔基大学研究基金会的一名青年教师。当时,正好是美国战后的婴儿潮一代扎堆儿上大学的时候,大学里人满为患,教师的工作量成倍增加。面对堆积如山的教学工作,赫斯特决定开发一种新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于是,他便将自家的三间地下室改造成了实验室兼手工作坊。经过数月的不懈努力,他终于开发出了一款触摸传感器。赫斯特将其命名为“AccuTouch”,它的基本功能是通过把图形磨具压在感应平板上,或者用笔在感应平板上施加压力,就能将图像数据数字化存储。这么看起来,这个东西更像是现在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常见的绘图板。但这项发明却实实在在地为后来透明触摸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年后,塞缪尔·赫斯特终于研制出了真正意义上的透明触摸屏。当年的美国《工业研究》杂志就把触摸屏技术评为“最重要的100项新技术产品”之一。此后不久,塞缪尔·赫斯特便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并和德国西门子公司合作,不断完善这项技术。
首先引起美国军方的兴趣
触摸屏技术最早引来的是美国军方的注意。军方为什么会对触摸屏如此感兴趣呢?原来,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美国军方就致力于研究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武器火控系统的精度。但是,当时的电子计算机普遍存在体积庞大、系统复杂等缺陷,要把它装到飞机、坦克和军舰上去,就必须实现计算机系统的小型化和集成化。而触摸屏实现了计算机输入与输出系统的一体化,使计算机系统得以简化,有效提高了计算机火控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因而,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触摸屏技术几乎被军方彻底垄断。
直到1982年,赫斯特的公司在美国举办的一次科技展会上展出了33台安装了触摸屏的电视机,平民百姓才第一次亲手“摸”到神奇的触摸屏。不过,对于电视这样的单向媒体而言,触摸屏显得昂贵而多余。触摸屏要真正走入普通大众的生活,还有漫长的商业化道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