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笔马良”成现实
在一间办公室里,摆着一台咖啡机大小的橙色机器,L形支架上架着一个文具盒大小的工具台和喷嘴,侧面装上一卷明黄色或者亮蓝色的线材。
别看样子并不起眼,只要将这台机器连上U盘,拨动打印键,伴随着喷嘴发出轻微的嗡嗡声,过上一两个小时,它就会像机器猫的神奇口袋那样,吐出各式各样的有趣玩意儿:iPhone 5手机壳、玩具、有12个齿轮的多边仪器、建筑模型,如果你愿意,它甚至可以吐出一座原模原样的迷你版天坛或是巴黎圣母院。
这是一台市面上最流行的桌面版3D打印机,市场售价约1万元,200元买一卷打印用的ABS材料,再按照说明书组装、连接电脑进行简单的设置,不出半小时,你就能拥有这样一个小小的“造物工厂”了。
在美国、日本,在北京、西安,这样的3D打印体验馆、3D照相馆已经陆续出现。“总有一天,3D打印店会像现在大街上普通的照相馆那样遍布。”3D设计软件企业数码大方技术总监刘爱军说。
而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3D打印机,不只是打印塑料和树脂材料,还可以用巧克力打出小兔子,用橡胶材料打印出鞋底,甚至打印人体器官。“只要能画得出来,3D打印机就能打印出来,还真有点像‘神笔马良’的故事成真了。”网友“白闹闹”说。
个人消费推动行业试水
在2012年底,美国MAKE杂志公布其对全球所有消费型打印机的排名,一台北京企业推出的3D打印机因为稳定性好、打印精度高等综合性能而被评为冠军。在刚刚过去的一年,这台机器为企业赢得了数千万元的收入。
郭戈是这家企业——太尔时代的总经理,10多年前就开始从事3D打印的他,完全没想到自己这家以机械技术研发起家的企业能成为国内外科技网站、都市报和广播电台热情报道的“宠儿”。
“其实3D打印技术早在一二十年前就开始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模型设计了。随着消费者对3D电影、三维图像软件等立体图像的消费需求飙升,3D打印才离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近了。”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主任陈东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