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食物的“打印”已经不再是什么难事,一些装饰物或桌椅板凳的“打印”也已然实现,这些可以用于3D打印的事物有一些共同特点:内部结构并不复杂。另外,有一些人体器官也可以打印出来,比如一个下颌骨植入物,或者是一片人造心脏瓣膜——不过这个还是机械的而非生物的。假肢也有公司开始商业化地为客户打印,不过走的是“时尚”路线:即把义肢做得很漂亮。但假肢有些功能依然还无法承载,比如人体的自身骨骼带有平衡压力的作用,就目前的技术而言,3D义肢要实现这一点,同非3D打印的义肢,一样有困难。
3D打印被鼓吹成一种可以让个体也可以制造事物的技术,技术的想象力似乎可以让巨型制造业解构了:因为人们自己可以为自己“打印”出种种:家具、电器、食物、服饰、锅碗瓢盆、以及各种装饰摆件。以后我们在电子商务网站上买的不再是一个货品,而是一个货品的设计文件,利用这个文件,再配以我们家中的3D打印机,为什么还需要物流呢?
事实上,自无线电技术诞生以来,人们总是对技术能够瓦解某种既有的垄断势力产生美好的想象。无线电能够突破媒体垄断,后来被证明是一场空想。互联网这个本意来自于去中心化结构的东西,后来催生了至少两代半的中心:门户、搜索引擎以及正在蒸蒸日上的社交网络(算是半代吧)。3D技术能够解构巨型企业吗?
恐怕不是那么容易的,内部结构相对复杂的东西,是3D打印很难以解决的。比如飞机制造,目前看来还是有些问题。汽车制造,则有美国人已经实现,但成本其实不低:要5万美元才能做出一台。3D打印当前的主要技术障碍在于原材料昂贵、精度比传统机械制造差上很多。大型制造业会利用3D打印做一些零部件的生产,但整机生产,在未来的几年里,恐怕还很难用3D打印来胜任。
然而,一把小手枪虽然同样要求比较高,但总比造飞机汽车简单多了。更聚焦一点,一个机匣的要求又比手枪低一些。按照美国的枪支管控办法,枪支是通过机匣来识别身份的,正如车牌号是汽车的标识一样。威尔森先是解决了机匣的打印,发布了设计文件。也就是说,人们在获得这个文件后就可以打印机匣,至于枪支的其它部分,可以非常自由地从任何地方轻易获得,然后自己DIY就可以组装出一把枪支。这让美国枪支管理面临了严重的威胁。换而言之,3D打印还没怎么造福文明,就已经开始威胁到文明了。
但我依然对这项技术保有谨慎的乐观,第一代3D打印机就像早期的电脑那样,笨重而又效率低下(90年代的时候,人们甚至还会认为计算机比计算器难用多了,为了算个数,还要编程?),但Makerbot和Formalabs出现后,3D打印得到了改良。前者使用挤出成型式技术,后者使用立体光刻成型,比前者更为精确。电脑也从ENIAC(恩尼亚克)一路走来,变成今天灵巧的高效率设备,没有理由说3D打印机不存在这样的进路。当前的3D打印机已经开始慢慢变得廉价,并小规模走入人们生活中。
3D打印不太会大规模地终结什么制造业,就像互联网其实并没有大规模地终结什么产业那样(正相反的是,那些产业也在使用互联网技术升级)——大概也就是个纸媒行业被打了个落花流水——但3D打印会释放人的创造力,宛如电脑释放很多技术人员的创造力一样。这个未来虽然还稍显遥远,但值得期待。因为它会极大地提升甚至改变普通人创造东西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