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工业化削弱一国或地区工业生产能力
直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主流观点仍然认为,去工业化是一种合理变化。他们认为,经济的重心应该放在服务业,而不是制造业上,最终的结果是产生更多的苹果和耐克式企业——只负责设计、进口以及产品分配。
去工业化直接削弱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生产能力,表现为制造业产出比重持续降低。根据联合国有关数据,在1980年到2011年期间,美国制造业增加值从5840亿美元增加到19040亿美元,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从20.93%降低到16.83%;德国制造业增加值从2490亿美元增加到7290亿美元,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从8.91%降低到6.44%;法国制造业增加值从1400亿美元增加到2510亿美元,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从5.02%降低到2.22%;英国制造业增加值从1260亿美元增加到2330亿美元,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从4.52%降低到2.06%。
随着对去工业化认识的加深,美国和欧洲一些学者认识到制造业和服务业是互补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如果政府政策短视或者对制造业衰退继续视而不见,不仅美国制造业公司和工人遭受损害,而且所有美国人生活水平都会下降。美国经济不大可能依靠服务业消除巨大的贸易逆差,更不可能完全依靠服务业继续保持高收入水平。美国五角大楼还担忧制造能力及制造业研发向海外转移,尤其是转移到潜在对手将使美国失去技术领先优势和高技术能力,威胁美国国防工业的基础。
美欧再工业化致力于制造中高端产品
针对制造业就业和产出比重持续降低,大量投资转向海外导致国内投资相对不足的问题,美欧许多人主张实施再工业化对策,重新平衡制造业和服务业,尽快改变外国制造、本国消费的经济格局。现在,美国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开始重新重视和发展制造业,改变经济过分依赖服务业特别是金融服务业,政府已经重新将制造业视为解决就业和经济问题的重要战略措施。制造业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具有竞争力的制造业是经济活力的源泉,在国家长期繁荣中起关键作用。制造业增长可以在制造业内部和制造业以外的其他产业创造更多经济活动,具有较高乘数效应和广泛的经济联系。制造业增长比其他产业相同规模的增长创造更多的研发活动。制造业创新活动对于推动生产率提高至关重要,而生产率增长是生活水平提高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