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是一次能源缺乏的省份,可用来发电的资源中,水电开发率已达66%,能源消耗以煤炭为主,而岛内没有煤炭资源,只能远距离跨海运入。要根本解决海南能源问题,核电是唯一途径。但是海南电网容量小,又是孤网运行,65万千瓦已经是岛内最大的发电机组。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说,从建造成本来看,建设65万千瓦的核电站是划不来的。它的系统设计与设备制造,与我国通过消化吸收国外技术所研发的百万千瓦机组基本相同。另外,海南大机小网的现状,也会使核电站在运行中面临不断调峰及长期低功率运行问题,这些无疑会增加运行成本。但从生态建设的效应看,核电为海南的“绿色崛起”发挥的作用不可估量。
项目投产后,将每年为海南省提供100亿度电的清洁能源供应,可有效减少大约90万吨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物排放,减排效应相当于1年植树造林2.2万公顷,等同于再造两个五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主泵和数控系统技术突围
核电设备国产化一直是中国核电人孜孜追求的目标。在秦山二期核电设备国产化率达到70%的基础上,海南核电公司又把昌江一期的设备国产化率提高到80%,特别是主泵和全数字化仪控系统(DCS)实现了部分国产化。
主泵称之为核电站的心脏,掌握主泵的核心技术一直是我国核电制造业的梦想。目前我国投入运行的核电站主泵全部由国外制造。2009年9月,海南核电公司与上海电气凯士比核电泵阀有限公司、德国KSB公司共同签订了昌江4台主泵的供货合同,拉开了主泵制造国产化攻坚战的序幕。目前,海南核电的主泵正在上海电气临港制造基地做全流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