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21-80392549

英媒:伦敦治霾经验可为中国提供借鉴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14-10-10 来源:[标签:出处] 作者:[标签:作者] 浏览次数: 90
核心提示:

  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网近日刊文称,中国最近遭遇的雾霾天气和上世纪的伦敦有类似之处,英国的治霾经验在中国“复制”并非没有可能,但由于中国的雾霾和空气污染与经济增长关系极为密切,中国政府需要在保持经济增长和控制空气污染两者之间找到恰当平衡。文章题为《中国能复制伦敦的治霾之路吗?》,摘要如下:

  马年春节,中国近70个城市除夕出现雾霾,其中16个城市为严重污染,不少高速公路被迫关闭,数百民航班机延误或取消。

  英国治理空气污染成绩不凡。因此,去年7月中国1/4地区6亿人被雾霾笼罩时,有人想起1952年伦敦的“大烟雾”和今日的伦敦。

  治理污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过程漫长复杂。根据英国和其他发达国家治理污染的经验,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十年,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必须在经济保增长和控制空气污染两者之间找到恰当平衡。

  1952年12月的“大烟雾”,是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不断恶化的空气污染危机的大爆发。当时,伦敦大量家庭烧煤取暖,壁炉的烟囱和城里工厂的烟囱里不断向空中喷射烟尘,与湿重的雾气混合而成雾霾。官方统计有4000人死亡,科学家事后计算认为死亡人数三倍于此。伦敦1952“大烟雾”也因此成为英国治理空气污染的历史转折点。

  1962年,伦敦又发生一次雾霾,造成约700人死亡。但伦敦治雾霾真正见效,还是在1956年颁布了《清洁空气法》之后。

  美国佐治亚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麦赫姆通过电邮对BBC中文网表示,伦敦摆脱雾霾的主要手段是通过立法和规管,禁止家庭和工厂烧煤,此外,当时正值英国传统制造业生产向海外转移,国内开始产业转型,几年工夫就消除了雾霾,伦敦、曼彻斯特等城市的空气质量明显改观。他补充说,产业转型并非政府主动制定的政策,而是生产外包的自然结果。经过多年调整,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已经成为英国经济的支柱。

  虽然不再有杀伤力巨大的雾霾,但伦敦以及英国其他工业重镇的空气质量的改善则用了数十年,时至今日仍需努力。

  根据相关法律,今天的伦敦市长需要制定《空气质量战略》,列出伦敦准备通过哪些措施和方案来达到英国政府制定的空气质量标准,保证空气中9种主要污染物质的含量达到国家标准。

  1956年的《清洁空气法》对家庭和工业排污做了规定,并对新建工厂烟囱的高度作了规定,还规定政府要拨款给居民用于更新家用取暖设备和炉灶,改用无烟煤、天然气或电炉灶。

工博士工业品商城声明: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商城( www.m.eepottsltd.com)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联系电话:021-31666777
新闻、技术文章投稿QQ:3267146135 投稿邮箱:syy@m.eepottsltd.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