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服自己,芯片让公司的业务部门大规模使用;说服别人,能让客户放心把半条命交给你。
于BAT而言,自研芯片要跨过的第一大关,就是搞定自己人。
道理与这十多年来的BAT上云无异。
“业务部门把云用好了,功劳是云部门的。用不好系统崩了,锅是自己的。”这便是当年BAT核心业务上云遇到的现实矛盾。
“跨部门协作,尤其像IT基础设施的替换,若不是建立在对等互利的基础上,愿意孔融让梨的圣母型领导少之又少。”
纵使大家在同一只船上,只要每部门的KPI不同、高管的任务不一,牺牲小我、利好他人、成就大我之事的推进,举步维艰。
正如淘宝和京东商城的上云,过程绝不仅是在技术层面把系统搬到云上那么简单,更要让电商部门与云部门之间放下戒备、充分信任、利益捆绑,也需要企业最高领导人绝对支持、敢于兜底的决心。
故事对外讲的震天响,产品对内躺在仓库无人问津。
与之相扣的是,任何销售行为,只有在能够说服自己的时候,才有机会说服别人。
因此,芯片的自用和外销,历来都是绑定在一起的。
所以当我们在讨论互联网厂商造芯谁更胜一筹时,不妨先看看谁的核心业务有大规模使用自研芯片。
否则一切谈论,只停留在纸面。
回归正题,其实全球互联网巨头们,早已经在自研芯片领域卷起来了。
已经拥有第四代张量处理器TPU的谷歌,在2021年将自研芯片的触角延伸到了手机SoC领域。亚马逊更是在去年底交出了8年推出3大系列9款自研芯片的成绩单,并在其AWS云服务中用上了大量自研芯片。
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们2021年在自研芯片领域也动作频频,先是3月份字节跳动正在组建芯片团队的消息爆出。6月份百度宣布将其芯片业务独立,成立昆仑芯科技。10月份的阿里云栖大会,全球首款5nm服务器CPU问世。相隔不到一个月,腾讯也首次公布了其三款自研芯片的进展。
互联网巨头们跨界自研芯片的出发点,业界的共识是对差异化的需求以及成本考量,也有资深人士认为提升技术形象也是重要原因。
虽然有着相似的出发点,但互联网巨头们自研芯片的路径各不相同。百度选择了拆分芯片业务,阿里云端高性能芯片自用,RISC-V芯片开源开放,腾讯想用尽可能少的投入撬动自研芯片。
目前来看,国内互联网公司遇到的问题比较类似:一是如上述所谈到的,还处于“说服自己”的阶段,核心业务部门并不完全买账,产品更多在话语权相对弱势的业务部门小范围使用。
其次,互联网公司天然不具备半导体团队的流程管理和考核经验。尤其当团队中既有大量互联网原生员工,也有不少传统芯片背景人员时,面对不同技术背景、做事风格迥然不同的两大类员工,互联网做派的管理方式、员工之间的协作配合,会产生较大的冲突。
与此同时,由于个别公司的芯片团队,其人员和资源投入力度有限,通常由两个一级事业群组建的临时联合项目组来推进。这种跨事业群的协作,在芯片这类研发周期较长的产品上,往往是最无奈也是非常糟糕的模式。
当这些问题确确实实映射在BAT身上时,中国互联网三巨头自研芯片,能否殊途同归?
内外因素交织,卷入自研芯片的BAT
相比谷歌和亚马逊两大巨头,国内互联网巨头自研芯片的整体进度稍慢。因此,不少芯片业内人士都认为,国内互联网巨头们自研芯片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被国外互联网巨头卷入芯片领域,另一方面还有自主可控的需求。
当然,通过自研芯片提升技术形象,进而带来毛利率的提升,促进股价上涨也是不可忽略的目的。
2005年摩尔定律放缓之后,在自动驾驶、高性能计算、AI等日益庞大且多种多样的应用需求下,促使擅长软件和算法的科技巨头们,开始涉足不太擅长的芯片领域。
“当互联网巨头有了各自的专长,且都想越做越好。通用芯片只能满足八九成的需求,不能满足互联网巨头们差异化需求和发挥各自的专长,自然就开始自研芯片。”芯片行业资深人士J叔说。
接近昆仑芯科技的小川认为,百度自研芯片的两个关键因素,首先是业务的需求,其次是因为百度从2011年开始就用FPGA做AI加速,有了多年的积累在2018年转向AI芯片是自然而然的选择。
当然,自研芯片还包含了互联网巨头们对于成本的考量。
出发点相似,但互联网巨头们开始自研芯片的时间和决心为何有明显差别?
云岫资本合伙人赵占祥认为,“国外的巨头自研芯片更多是出于差异化和提升竞争力的需求。国内的巨头自研芯片还有供应链安全的考虑。”
这能够解释多家国内互联网巨头在2018年中美局势紧张前后开始布局芯片。
从业务层面看,有20年多芯片行业从业经历的张丁认为,“云计算业务是自研芯片的关键。云计算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而自研芯片又和基础设施紧密相关,可以看到无论是国外的AWS还是国内的阿里云,自研芯片的动力都很大。腾讯是以应用和运营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云计算业务在整个公司中的占比还相对较小,自研芯片的动力就很弱。”
超级电商与超级搜索,在海外市场上印证了是最容易带动云计算和芯片发展的互联网商业形态,诸如以超级电商为代表的亚马逊,以超级搜索为代表的Google和微软(Bing)。相反,Facebook这类社交基因的企业,其云与芯片的自研动力相对没那么强。
BAT造芯的三岔路:昆仑芯自食其力,平头哥狠角色, 腾讯慢吞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