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程度上,朱的风格与富士康的创始人郭台铭相当近似。两人都极有“成吉思汗”气质:对制造极为擅长,以规模来削低成本;喜欢亲赴一线指挥作战;当他闯进任何一个新领域,都会让对手胆寒;且在某些方面不惜以铁血手腕进行整合。问题是,这能持续吗?
速度、规模、低成本
在江苏徐州开发区杨山路最东边的中能硅业,是朱共山光伏起家之地。这片占地两千亩的工厂,除设备检修外,自开工初始就24小时不间断运转。整个化学法多晶硅的生产流程,分为精馏、还原、尾气回收、氯氢化四个工序。高达几十米的精馏塔在夜间的光亮会照射到整个工厂。“晚上的时候,特别好看。”中能一员工说。
2006年3月中能硅业成立时,大股东国泰和北京中能共占65%的股份,国泰和北京中能的股权都属于朱共山。中能硅业副总吕锦标告诉《环球企业家》,协鑫集团一直从事环保能源领域,如垃圾发电、生物质发电和风电,而进入光伏行业则是想做下游光伏发电。“当时做光伏发电根本不成熟,但还是想进入这个行业,怎么进?当时做电池组件的尚德已经发展得不错了,我们才刚进来,后来分析了一下,还是做最基础的多晶硅。”吕说。而多晶硅是整个光伏产业链中资金、技术最密集的环节。
在涉足多晶硅之前,协鑫几乎所有的业务就集中在可再生能源发电行业。而多晶硅则属于高新技术材料业,用的是化工提纯工艺。这一多元化举措,当时在协鑫内部有很多反对的声音,朱共山力排众议,还是选择上马多晶硅项目。这或许是他过去六年做出的最正确的决策。
吕锦标认为,协鑫是做电力工程出身,多晶硅提纯涉及化工、电子、电气等多门类,但也是大系统工程,协鑫本身搭建大系统的能力很强,在人才输送、项目推进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
2006年6月,中能第一条产能为1500吨多晶硅生产线开工建设,2007年9月就生产出第一批多晶硅。这已经是当时国内最大的规模。为此,朱聘请国内最好的工程设计单位化工部第六设计院进行设计,人才则从中石油、中石化、扬子石化等寻找,还从半导体行业中挖人。
据接近朱共山的人士介绍,朱寻求人才的通道非常广泛,且提供非常优厚的薪资待遇。一位协鑫子公司的高管曾被朱共山面试了5分钟,就敲定下来。
不少人认为朱共山运气好。自2006年协鑫踏入多晶硅行业起,多晶硅价格一直持续上涨,2007年突破300美元/公斤(现在多晶硅最低报价不到30美元/公斤),毛利率在2007年高达70%。2007年8月,中能又增加一条1500吨的生产线,扩产一倍。
2008年,多晶硅价格继续上涨,超过400美元/公斤。中能赚得盆满钵满。当年中能税后利润就有25亿元,还有客户怕买不到多晶硅而提前支付的现金,订金就高达20亿。
中能筹划2008年在美国上市,但时逢金融危机爆发,由于估值被低估,中能只得选择放弃。
金融危机时,不少多晶硅企业停产或紧缩业务,而中能则利用手上充足的现金流进行三期扩产,扩产规模达1.5万吨。2008年12月,中能三期项目投产,整体产能达到1.8万吨。中能的供货量占据了当年全国多晶硅供货量的一半。
但此时保利协鑫的光伏业务也仅仅只有多晶硅。2009年,朱共山开始进入硅片、系统集成和下游电站业务,在整个光伏产业链六个环节(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系统集成、电站)中,保利协鑫选择了利润较丰厚的最上游和最下游。
产业延伸到下游硅片是主动选择。吕锦标介绍,当时协鑫客户需要的是获得合格的硅片来做电池组件。保利协鑫生产出多晶硅料后,寻找硅片加工企业做代工,产出硅片后再售给客户。
这一方式出现的问题是国内做硅片加工的企业规模都很小,每家只有100到200MW的生产规模。2008年时协鑫每月最高需要多达8家的企业做切片代工。而太过于零散的硅片加工企业也难以保证质量。于是朱共山有了自己做硅片的念头。
2007年10月,保利协鑫整合协鑫集团10家电厂资产后在香港上市。2009年6月,保利协鑫以263.5亿港元收购中能100%股权。将中能资产装入保利协鑫前,后者市值仅为27亿港元。2009年11月,中投以55亿港元认购保利协鑫逾31亿股新股。
[$page] 通过资本市场获取资金后,协鑫下游硅片业务也着手进行,2009年从事硅片业务的江苏协鑫硅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徐州成立,与中能硅业仅一墙之隔。2009年9月开工建设,四个月后的2010年1月23日,硅锭硅片投产。当月,协鑫又以8.54亿元收购硅片产能为300MW的高佳太阳能70.19%股权。同时协鑫在常州、无锡、苏州的客户电池厂旁边设立硅片厂。到去年年底,协鑫硅片产能达到3.5GW,成为全球最大硅片生产商,而这距离协鑫涉足硅片业务仅一年多的时间。
能够如此迅速地攀升到全球第一的位置,与朱共山对规模和速度的极端追求不无关系。朱曾说,他选择要做的行业,要做就做世界第一,要不就不做。一位2009年底加入协鑫硅材料的员工回忆说,当时看着一片荒芜的工地,心里嘀咕说,2010年年初投产恐怕只是口号吧。但后来他发现,施工进程速度远远超乎他想象,仅仅几天后, “就完全不一样了”。协鑫硅材料用了9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业内平均需要2年的建设任务。
保利协鑫实际上只花了五年的时间,完成了全球海外多晶硅巨头如Hemlock、瓦克等50年走的路。今年技改扩建的三条1.5万吨的生产线基本完成,产能位居世界之首。而其1.5万吨生产线也是全球最大产能的单条生产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