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工业现代化的推进,机器人越来越被广泛应用。目前全世界已有近100万台机器人投入使用,其中焊接机器人占全部机器人的45%以上。与人工焊接相比,机器人焊接具有明显优势。人工施焊时焊接工人经常会受到心理、生理条件变化以及周围环境的干扰。在恶劣的焊接条件下,操作工人容易疲劳,难以较长时间保持焊接工作稳定性和一致性,而焊接机器人则工作状态稳定,不会疲劳。
我国亟待推进焊接机器人产业化进程
目前在我国,人工焊接仍占焊接作业的主导地位。然而,去年,我国新增焊接机器人2.3万台。预计今后的几年内,国内企业对点焊、弧焊机器人的需求量每年将以40%以上的速度增长。按一人操作2台机器计算,每年至少需新增操作员1.5万人。
轿车生产近年来大规模、迅速地使用了机器人。在焊接方面,主要使用的是点焊机器人和弧焊机器人。特别是近几年,国内的汽车生产企业非常重视焊接的自动化。如一汽引进的捷达车身焊装车间的13条生产线的自动化率达80%以上,各条线都由计算机(可编程控制器PLC)控制,自动完成工件的传送和焊接。
随着各应用领域产品加工精度要求的提高,焊接、切割等生产环节逐步由机器人代替手工操作,再加上人们对工作环境要求的提高,高危、有毒等恶劣条件的工作需要由机器人逐步替代,增加了对焊接机器人产品的市场需求。
如果按过去的机器人同等质量和性能考虑,机器人的价格指数应该更低。由此可以看出,在西方国家,由于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为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而机器人价格指数的降低又恰巧为其进一步推广应用带来了契机。减少员工与增加机器人的设备投资,在两者费用达到某一平衡点的时候,采用机器人的利显然要比采用人工所带来的利大,它一方面可大大提高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水平,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又可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虽然机器人一次性投资比较大,但它的日常维护和消耗相对于它的产出远比完成同样任务所消耗的人工费用小。因此,从长远看,产品的生产成本还会大大降低。而机器人价格的降低使一些中小企业投资购买机器人变得轻而易举。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在各行各业得到飞速发展。据东莞市机器人技术协会会长凌琳介绍,2001年全世界有75万台工业机器人用于工业制造领域,其中38.9万在日本、19.8万在欧盟、9万在北美,7.3万在其余国家。至2004年底全世界在役的工业机器人至少有约100万,估计未来几年,中国机器人规模达到400万台。
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从80年代“七五”科技攻关开始起步,目前已基本掌握了机器人操作机的设计国的工业机制造技术、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生产了部分机器人关键元器件,开发出喷漆、弧焊、点焊、装配、搬运等机器人;弧焊机器人已应用在汽车制造厂的焊装线上。但在凌琳看来,我器人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水平和国外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如:可靠性低于国外产品;机器人应用工程起步较晚,应用领域窄,生产线系统技术与国外比有差距;应用规模小,没有形成机器人产业。当前我国的机器人生产都是应用户的要求,单户单次重新设计,品种规格多、批量小、零部件通用化程度低、供货周期长、成本也不低,而且质量、可靠性不稳定。因此迫切需要解决产业化前期的关键技术,对产品进行全面规划,搞好系列化、通用化、模块化设计,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