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上午消息(岳明)毫无疑问,我们已经身处一个快速变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不仅仅是互联网行业本身,传统行业互联网化的速度也在明显加快,而移动技术的发展更是加剧了这个趋势。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快也已经成为当前的主旋律。对于绝大多数用户而言,快速变化的业务正在驱动着IT基础设施的快速变革,也对数据中心物理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特别是在这个大智移云的时代,除了要实现数据中心的快速构建和灵活部署,还需要能从容面对高密度、大容量、绿色节能的要求。另外,尤其是随着业务种类的多样化发展,对数据中心承载的需求是不同的,需要一个数据中心在同一个物理环境、不同服务水平等级下,去满足这些需求是企业所面临的问题。
如何随需而动,从物理基础设施层面去满足大智移云时代数据中心的这些需求?在“2014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前夕,C114编辑对施耐德电气信息技术(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金永哲进行了专访。在金永哲看来,在这个大智移云的时代,用户应该打破业务、IT和物理基础设施三个层面之间的隔阂,通过精细化的顶层架构设计、快速灵活的部署、安全可靠低成本的运营,实现数据中心的云就绪与云持续。
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决定一切
在金永哲看来,数据中心对于用户而言,基本上可以分为工具、竞争力和业务三个层面。“比如电信运营商和第三方托管服务,他们就把数据中心作为业务来看待,而银行业则把数据中心在内的IT资产作为行业竞争的重要手段;当然,也有不少用户仅仅是把数据中心当成个业务工具。”
但是,总体来看,数据中心还是朝着超大型和小型化的两极发展,中等规模数据中心不断减少;另一个趋势是新建的云数据中心越来越多,其数量是普通数据中心的8倍。“从这个意义上说,提升云数据中心的能效对于整体IT行业的节能降耗意义重大。”
金永哲把高能效云数据中心的建设分为三个阶段,即云就绪、云能效和云持续。所谓云就绪是确保数据中心及时灵活交付云服务;云能效是指通过IT和能源技术的协同提升数据中心的能源利用效率;云持续是指数据中心价值的持续优化。“不同阶段工作重点有所不同,但能效的管理和优化则是贯穿始终的。”
“这就要求要做好顶层设计,做好数据中心的全生命周期规划,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实际上,是否在进行系统地提升云能效对数据中心的耗电量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以一个10兆瓦IT负载的数据中心为例,一年的电费开支可能会差上亿元。
的确,缺乏合理的顶层设计是我国数据中心行业内普遍存在的现象。搞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不了解IT,更不是很了解业务,再加上规划设计方法和参考设计的缺少,更是加剧了这一点。“施耐德电气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推出了完备的解决方案,涵盖了数据中心风火水电各个构件,帮助用户实现指尖玩转数据中心。”
快是主旋律:预制化模块数据中心
在金永哲看来,大智移云时代对于传统应用来说,是一种摧毁性的商业模式,IT需要能够迅速对业务变化做成反应,数据中心物理基础设施也要跟得上IT的快速变化。
业务特别是互联网业务,上线的周期甚至是以小时为单位来计算,但数据中心物理基础设施来说就难了。“数据中心要想快速构建,前面规划设计时候需要大半年,具体实施时需要大半年,试运行时需要两、三个月,构建一个数据中心就要一年多,”金永哲指出,“IT等不起,业务更是等不起。”
在他看来,预制化和模块化是解决数据中心快速部署的关键。“施耐德电气的预制化模块数据中心将有效解决设计、部署、运营中的难题和挑战,确保实现高能效比(即可用性)的同时保证业务持续性和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