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21-80392549

尚德破产的两点启示:规模大并非企业救命稻草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14-10-22 来源:[标签:出处] 作者:[标签:作者] 浏览次数: 90
核心提示:
太阳能行业曾经的龙头老大无锡尚德,上个月宣布了公司破产重组。

  无锡尚德曾经是一匹黑马。这家成立于21世纪初的企业,一度是中国太阳能行业甚至整个中国企业界最耀眼的明星。2005年,尚德成功在美国纽交所上市。而作为尚德创始人,施正荣在上市后的第二年也以186亿元身家成为当年的中国首富。

  然而,尚德的光环很快就黯淡下来。随着欧债危机和欧美对中国太阳能晶硅电池展开“双反”以及国内晶硅电池产能的迅速膨胀,尚德很快陷入困境,并在一年前就传出可能破产的消息。所以,此次尚德宣布破产重组被业界称为“预料之中”。

  老大走向末路,多少会让人惋惜。也有不少人在惋惜之余,分析了各种巨人轰然倒下的原因。笔者在此倒不想纠结于尚德失败的具体原因,而谈两点或许对太阳能行业以外的企业也有借鉴意义的启示。


  首先,新兴产业绝非投资的避风港。相反,由于其机会多、机遇大,风险可能也远远高于传统领域。

  作为beplay规则 领域的太阳能产业无疑是地道的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因此很自然会成为资本趋之若鹜的领域。特别是在资本充裕、游资泛滥时期,新兴产业往往被认为是投资的避风港,是高收益、低风险的领域。

  正是出于这样的认知,使得太阳能电池生产厂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中国大地,产能迅速过剩。而在太阳能电池之前,风机制造业也曾重复过这样的故事,国内大大小小的风机制造企业短时间内就迅速突破百家。

  无论太阳能电池还是风机制造业,其今天不景气的事实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新兴产业同样有风险。特别是在大家盲目一拥而上的情况下,甚至会成为高风险领域。道理很简单,越是新兴的产业,其技术的更新换代越快,市场的变化越剧烈。所以在这一领域的企业,如果不具备更敏锐的市场预见性和技术实力,就非常容易被淘汰。

  而且,新兴领域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那就是“先驱”容易成为“先烈”。最早进入者由于肩负着从零开始培育市场的重担,往往在迎来黎明的曙光之前就坚持不下去而黯然离场。比较而言,传统产业领域技术是成熟的、市场是稳定的,因此传统领域企业新陈代谢的速度远远低于新兴产业,相对而言企业的风险反而小些,这也是在传统领域较少见到企业大起大落的重要原因。

  所以,对于蜂拥而来的投资者,必须看到新兴产业潜在的高风险性,不能仅仅凭一腔热情或一时运气,就期望获得持久的成功,如果不做好充分的准备,搞不好也会成为下一个尚德。

  其次,规模不一定是救命稻草,做到老大也不意味抗风险能力就一定高。

  尚德的规模不可谓不大。鼎盛时期,其晶硅电池的产能居世界第一。但世界第一的规模并没有救尚德的命,相反,在产能出现严重过剩而市场却快速萎缩的双重压力下,巨大的规模反而变成巨大的包袱。

  曾几何时,中国企业有一种规模崇拜。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各行各业都感慨于跨国公司的规模,“我们全国的产量还不如人家一个企业的产量”之类的感叹不绝于耳。

  的确,在工业经济时代,规模和效益密切关联。生产规模越大,成本越低,效率越高。所以在工业化进程初期,企业的“规模崇拜”无可厚非。但是到了工业化后期,特别是到了信息化、网络化交织的所谓第三次工业革命到来之际,继续简单地迷信规模就会有危险。

  道理也很简单,在工业化初期的市场供不应求阶段,上规模是铁律,因为那时候需求不是问题而能力才是问题,所以生产能力越大自然也赚得越多。但是在工业化后期,在几乎所有领域的产能都出现过剩甚至严重过剩的情况下,单纯的生产规模庞大就未必是好事。因为你规模大,被闲置的产能也就越大,包袱也就越重。同时,船大掉头还慢,转型也比其他企业困难。所以到这时候,规模这把双刃剑搞不好不仅不会增强自己的抗风险能力,反而会实实在在地伤到自己。

  所以,太阳能电池领域的世界老大尚德以及手机领域曾经的世界老大诺基亚如今的没落都告诉我们,做到老大不容易,坐住老大更难。不管企业做到何等规模,想追求长盛不衰,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培养一个能力,那就是企业的创新能力。失去了这一能力,其他的任何能力都很难长久地依靠。

工博士工业品商城声明: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商城( www.m.eepottsltd.com)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联系电话:021-31666777
新闻、技术文章投稿QQ:3267146135 投稿邮箱:syy@m.eepottsltd.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