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节能减排标准化经历30多年的发展历程,制定实施了一大批重要的标准。节能减排标准化为我国建立和实施能效标识制度、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耗能产品淘汰制度、低碳产品认证制度、生态设计标识制度、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等重要制度的基础。
为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2012年6月,国家标准委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工信部、住建部、交通运输部、国家统计局、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等部门和行业启动了“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将在两年内批准发布100项能效、能耗和节能基础标准。
能效标准大幅提升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水平。目前,国家标准委组织制修订的强制性能效标准56项,涉及家用电器、照明器具、商用设备、工业设备以及电子信息产品五大类。依据能效标准,国家陆续实施了节能产品认证制度、强制性能效标识制度、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制度,实施了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以及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等一系列推动能效提高、促进节能技术进步的政策措施,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据测算,与2005年相比,2012年房间空调器平均能效水平提高了61.4%,家用电冰箱平均能耗降低了47.6%,平板电视能效水平提高74.3%。
能耗限额标准加快工业节能减排技术进步。在钢铁、有色、化工、建材和电力等高耗能行业积极促进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系列标准实施,16项国家标准被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节能主管部门采纳,作为淘汰落后产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节能目标考核等节能政策措施的实施依据,有效遏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基于生态设计标准化的成果,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就工业产品的生态设计联合发布指导意见,将以技术进步和标准体系建设为支撑,开展工业产品生态设计试点,编制重点产品生态设计标准,建立产品生态设计评价监督机制,夯实生态设计基础,推进技术开发应用,有力推动工业领域清洁生产。
工业节水标准提高工业用水效率。国家标准委共批准发布了节水基础、工业取水定额、节水型企业评价以及用水器具水效等国家标准32项。工业取水定额标准首次对火力发电、钢铁、石油炼制等13个高用水行业提出了定量化的单位产品取水量指标,加大了节水技术改造力度,有力促进工业行业、企业提高节水管理和技术水平。
环保产品和装备标准推动环保产业健康发展。国家标准委组织完成了包括除尘器系列、燃煤烟气脱硫设备、净化空气类环保产品、污水处理设备系列、固体废物焚烧炉、垃圾处理和综合利用设备等在内的24项环保产品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为“十二五”新增氮氧化物和氨氮减排目标的实现奠定技术基础。特别是首次针对除尘器等重要环保设备启动了能效标准及高效能评价标准的研究工作,并积极推动主管部门制定有利于推进优质高效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生产与消费的金融优惠和激励政策,有效扩大优质高效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的社会认知度和消费影响,规范和引导环保产业健康、有序和快速发展。
标准支撑政策实施服务百姓惠及民生。基于能效标准标识的实施,国家建立推行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来推广应用能效等级1级或2级以上的“节能产品”。目前,已经形成家电、汽车、工业产品3大类15个品种,数十万种型号的“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广体系,累计安排中央财政资金超过400亿元,出台实施细则20多项,成为“稳增长、扩消费、促节能、惠民生”重要政策平台。通过惠民政策推广充分发挥能效标准的技术服务力量,有效促进了企业再投资,带动就业增加;推动高效节能产品普及,使高端消费转变成为大众消费,广大消费者以较低价格享受到高效节能产品节电、省钱的巨大实惠,高效节能空调产品的市场份额从6%提高到70%左右,消费者仅从购买家电产品中就收到了节能补贴款项234亿元;购买高效节能空调使老百姓年节约电费7.5亿元,产品生命周期内预计节约电费7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