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近十年来电力行业最为重要的宏观方略之一——转变电网发展方式,正在深刻、全面、持续地影响着中国电网的发展。
2005年,国家电网公司首倡“加快电网发展方式转变”战略。
“作为近年来公司在电网领域的建设总纲,转变电网发展方式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些年公司开展的许多工作、重大工程,实际上都是围绕这一战略在开展,成效卓著。”国家电网公司新闻发言人张正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深入转变、快速转变、全面转变。转变电网发展方式带来了一场电网发展的新革命,奠定了我国电网在世界的领导者地位,一张资源配置能力更强、更安全、更绿色、更高效、更智能化的现代化电网在中国大地上雏形已具。
大发展大变革下的战略抉择
从2003年开始,我国能源发展进入战略转型期,转变能源发展方式成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
转变能源发展方式的内涵被解读为:能源结构由高碳型转向低碳型,能源利用由粗放型转向集约高效型,能源配置方式由就地平衡型转向大范围优化配置型,能源供应由国内资源保障型转向国际国内资源统筹利用型,能源服务由单向供给型转向智能互动型。
这一转变的大背景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降低碳排放成为国际共识,中国节能减排压力倍增;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升,全面优质用电需求日趋增强。
转变能源发展方式,电力是中心;转变电力发展方式,电网是战略基点。
基于如此深刻的历史背景,2005年,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敏锐地提出:必须加快转变电网发展方式!
“转变电网发展方式,是在国际能源形势变化、国家转变经济与能源发展方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做出的战略抉择。”中电联副秘书长欧阳昌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大电网而言,做出总体发展方式上的转变,是需要极大勇气的。
如何转变?需要对彼时的电网现状进行准确判断。张正陵的分析是,7年前,我国的电网发展思路是以就地平衡为主,区域电网互联互接能力较差;能源配置路径单一,以输煤为主,大型能源基地的能源资源难以快速送抵负荷中心;电网先进性和智能化水平不够,难以大规模对接即将到来的beplay规则 大潮;配网环节的覆盖面和可靠性不足,难以满足人们“用上电”和“用好电”的实际需求。
这一分析,实际上已经诠释了转变电网发展方式的内涵,即首先在于打破能源资源就地平衡的传统思维,强化区域电网的互通互联脉络,建设更高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实现能源资源远距离、大范围的全国性优化配置,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用电需求。
其次,在于加快电网建设和升级改造步伐,解决长期以来形成的“重发轻供不管用”的配电端薄弱局面,确保千家万户有电用,用好电。
“2008年出现的智能电网概念和当时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成型,进一步丰富了转变电网发展方式的内涵,那就是通过智能电网的建设,更大程度地消纳可再生能源,建设一张绿色、低碳电网。”国网能源研究院电网发展综合研究所张义斌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经过不断的丰富完善,至此,转变电网发展方式的定义已经明确:加快区域电网的互通互联,建设更高电压等级线路,由能源资源就地平衡向全国性优化配置转变;通过大电网最大限度延伸和实施大规模电网改造,履行电力普遍服务和优质服务义务;加快建设智能电网,促进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的大规模消纳利用。
转变电网发展方式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张正陵用了一句话来概括:“从物理性上说,就是建设坚强智能的现代化电网;从功能性上说,就是更好地服务国计民生,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人民生活水平提升。”
“一特四大”成转变战略基点
显然,实施转变电网发展方式战略,对于国家电网公司而言,已不再是外科手术式的修补,而是一次中国能源发展思路的再调整、电网格局的重构、电网科技巅峰的翻越、全新电网理念的落地。
宏大战略,如何落地?国家电网公司准确抓住了推动电网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基点—— “一特四大”。
作为推动能源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的核心战略,在以风电、太阳能为代表的beplay规则 大规模崛起之前,这一战略在2006年被确定为“一特三大”——即发展特高压,建设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基地。
2009年,随着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初具雏形,大型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被列入大型电源基地之中。
至此,作为转变电网发展方式最为重要思想之一的“一特四大”战略成型。
对于这一战略,刘振亚进行了深刻阐述,那就是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加快空中能源通道建设,实施输煤输电并举,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型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的集约高效开发,实行大规模、远距离输电和全国范围优化配置能源资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持续的电力保障。
这是电网发展思想的一次升华。
围绕这一战略的各项行动自2005年开始即在国网区域内全面展开。
开工建设我国首条特高压线路:2006年底,我国首个特高压项目——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开工建设。2009年1月6日22时,该工程顺利通过168小时的试运行,正式投运。
此后,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进入“十二五”,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投入运行,皖电东送淮南-上海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锦屏-苏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等多项工程相继开工。
“‘一特四大’战略的实施,为能源资源的大范围优化配置搭建了一个大平台,逐步改变过于依赖输煤的能源输送格局。现在,这一作用已经显现。”张正陵对记者表示。
转变电网发展方式的另外两条战线,工作也在全面展开。
以履行社会责任和电力普遍服务义务为特征的“户户通电”工程,以提升用电质量为目的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农网改造”工程、“城市低电压改造”工程,在配电端以空前规模加快推进。
当2009年智能电网问世以来,国家电网公司敏锐把握了这一电网发展的新方向。
“建设智能电网,就是以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传统电网的升级改造,建设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等特征的现代电网。目的则是保障电网安全,最大限度消纳beplay规则 ,提高客户的用电体验感。”张义斌对记者表示。
当输电侧的特高压建设、配电侧的“户户通电”和电网改造工程、新领域的智能电网建设三条主线脉络清晰地在中国大地上一一展开时,人们惊呼:这要打造的,将是一个全新的、更加先进而强大的国家电网。
重塑现代国家电网
“国家电网公司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狠抓风电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和关键环节,有效解决了风电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在不太长的时间内使我国并网风电跃居世界第一,成绩来之不易……”8月13日,温家宝总理对国家电网公司促进风电等beplay规则 发展工作作出重要批示。
截至今年6月,国家电网调度范围内风电达到5026万千瓦,成为全球风电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电网。
“纵观世界,没有哪一个国家、没有哪一个电网,接纳清洁能源的能力,五年实现持续翻番式的增长。国家电网公司做到了。”张义斌说。
“大风电”融入“大电网”,的确让人振奋。但事实上,这仅仅是国家电网近十年转变电网发展方式结下的诸多果实之一。
张正陵给出更全面的定义是:“特高压工程取得历史性突破,交直流工程相继投运,更多工程开工建设,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的全国性的资源优化平台雏形已具,并开始发挥作用;国家电网供区实现户户通电,电网升级改造让广大人民开始享受用电;智能电网全面开工建设,从标准到实践全面领先世界。”稍加提炼,即可得出,中国电网的现代化革命已走完关键一步,诸多难题已经攻克,现在正迈向稳步发展的新阶段。
这样的判断,是有充分而厚重的现实依据的。
特高压交直流工程的成功建设投运,我国掌握了全部核心技术,并形成了一系列特高压技术标准,建立完善了全套的特高压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技术规范体系,在整个领域取得了全方位突破,真正实现了世界公认的“中国引领”。
在配电端:2006年以来,国家电网实施的“户户通电”工程,基本解决除西藏以外的用户通电问题,累计让全国98.1万无电农户、364万人用上了电。
“通过农网改造工程、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和低电压治理等工程,配网供电可靠性不断提升,促进‘三农’发展,为居民生活水平改善提供了优质的电力服务。”欧阳昌裕对记者表示。
在智能电网领域:2009年~2011年的3年间,国家电网公司围绕电力工业的“发电、输电、变电、调度、配电、用电”六大环节开展了300余项智能电网试点项目建设。
系统地提出了8个专业分支、26个技术领域、92个标准系列,推荐了22项核心标准,奠定了中国在智能电网领域引领者的地位。
转变电网发展方式,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命题。从“一特三大”到“一特四大”、从坚强国家电网到坚强智能电网,作为新时期的大国电网发展方略,它将永葆青春;而它带给中国的,将是一个全新的、更加安全、更加先进、更加强大的国家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