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闻行业又有“新人”加盟了。在美国的一场地震中,一位拥有自己署名的机器人以3分钟的速度完成了一篇描述当地震况的突发新闻稿件并刊登在《洛杉矶时报》网站,旋即获得了很高的点击量。再联想到近年来一些国际大牌媒体纷纷裁员“瘦身”和倒闭关张,人们不禁要问:机器人的写作水平目前究竟达到什么程度了?它真的可以代替记者写所有的稿件吗?记者的饭碗危在旦夕了吗?
无论写什么,就像做填空题
以上被称为“机器人”的,其实是一款写作软件。说起来,它最先“抢”的,不是记者的饭碗,而是作家的饭碗。
在网上搜索“写作软件”,立马就会有诸如“码字精灵”“快手师爷”等出现。如果你想写一篇武侠小说,安装相应的软件后,就会得到一个有关武侠小说的资料库,库中既有武侠类型的人物、场景描写,又有武侠流派、兵器、招式等资料。其实,类似软件在很多网络写手那里已经变为常用工具,随便挑出一篇小说,把其中涉及相关内容的描写替换成自己选择的,就会呈现一篇完全依照自己意愿设计的小说。
但新闻与文学不同,它时刻发生着变化。那位在3分钟内就写出地震新闻的机器人是如何做到的呢?
《洛杉矶时报》记者肯·施文克(KenSchwenck)除了擅长写作,还热衷于编程。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他为有关地震的突发新闻设置了写作模板系统。当地震发生后,美国地质勘探局给《洛杉矶时报》的地震新闻自动生成系统发送地震信息,系统会将这些数据填入现成的模板生成新闻。施文克只需在新闻发表前检查一遍确认无误后,这篇出自“机器人”之手的新闻就可以刊发了。
如此看来,写作软件不论是写小说还是写新闻,就像做填空题,只需在现成的模板中把新鲜的内容填进去就行了——这对于拥有很多模板形式的财报、体育新闻非常适用,不仅能降低人力成本,还能节省写稿时间。至此,人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美联社、《卫报》、《财经》杂志等国际大牌媒体纷纷向“机器人记者”伸来橄榄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