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21-80392549

日本人节能环保意识如何“深入脊髓”?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14-10-10 来源:[标签:出处] 作者:[标签:作者] 浏览次数: 87
核心提示:
网讯 2014年6月举行的巴西世界杯足球赛上,尽管日本队两场皆输未能晋级十六强,但在比赛结束后,一些日本球迷拿起垃圾袋捡起了看台过道和赛场上的垃圾的行为,却被全世界“点赞”。

意识也不是天生的,日本社会也曾经出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情况。

也不重视。从6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环境公害问题日益突出。“三大公害病”( 熊本县的“水俣病”、四日市的哮喘病和富山的骨痛病)出现后,日本人开始像今天的中国人一样,逐步认识到“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代价”。

  1958年日本制定了《水质保护法》和《工厂废物控制法》,1962年制定了防止空气污染的《烟尘规则》,1967年通过了《环境污染控制基本法》。

  从上世纪60年代起,日本的环境污染受害群体启动了大规模的法律诉讼,媒体也参与进来追踪报道,许多地区还成立了专门的反污染民间组织。

  1970年,日本反对只发展经济不考虑环境保护的公民人数第一次以45%对33%的比例占据社会主流。内阁为此成立了专门的防止和治理污染机构,该届内阁因此也被称为“公害内阁”。

  “公害内阁”执政期间,一共通过了14项环境保护法案。

  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逐步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估制度等政策机制,人们的观念从“防止公害”进化到“保护环境”,日本也因此进入到“环境保护时代”。

工博士工业品商城声明: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商城( www.m.eepottsltd.com)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联系电话:021-31666777
新闻、技术文章投稿QQ:3267146135 投稿邮箱:syy@m.eepottsltd.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