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中的麻烦事,我们一般这样看:有些事,是时间问题;有些事,是认识问题;有些事,是技术问题;有些事,是人员问题。
而在互联网环境下,传统照明门店面临的“生存还是毁灭”这个问题,则是以上所有问题的集合!在某种意义上看,传统照明品牌企业的门店,不改造升级,必死。
我走照明建材市场,留意到许多这样的现象:装修一年比一年上档次,但坪效一年比一年底;店里这里放一个触摸屏,那里添一个大投影,消费者不使用,基本成了摆设;店越开越大,旗舰店、体验店等各种版本年年升级,但经销商没几个叫好;店内销售,从礼仪到话术,从迎宾到送客,培训越来越系统,但成交率并没有明显上升……
问店里的人为什么,多数的回答是:都到网上买去了。
但是,我们反过来想想:
地理上,离消费者最近的是门店,不是电商;
心理上,最能多样化影响消费者感观的是门店,不是电商;
社会性上,更多接触到外部社会资源的是门店,不是电商;
功能性上,最能与消费者面对面服务对接的还是门店,不是电商!
……
这些门店原先的童子功,现在都到哪里去了?核心问题又出在哪里?
我认为,问题的本质,就是传统品牌企业的门店,从策略规划,到功能设计,再到日常运营,几乎全部陷入了自恋、自闭、自找存在感的怪圈!
其中表现是:
★重品牌,轻用户;
★重传统的终端要素管理,轻新型消费者的需求满足;
★重店内坪效的提高,轻商圈生态的开发;
★重硬件形式的科技感,轻沟通内容的专业化。
这些弊病的集合,在80后、90后两代主力消费者面前,传统企业拥有的金字招牌,早已失去护身符的作用。用一句话讲,就是:你若端着,他便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