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21-80392549

乔布斯的孩子不玩iPhone?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14-10-09 来源:[标签:出处] 作者:[标签:作者] 浏览次数: 104
核心提示:

  “伪果粉”与“真果粉”的距离

  陈方:iPhone6虽然还没有在中国大陆开售,中国的“果粉”却开始疯狂。《亚洲经济》报道称,iPhone6在美国、日本等地率先上市后,仅在日本东京的苹果店门前超过1000人的排队等待者中,大部分的买主说着汉语。不知道各位是否能够理解“果粉”的疯狂。

  李妍:我用过三个苹果手机了,不过我现在对苹果这种高科技智能手机的认知越来越理性了。我想,中国人之所以对苹果疯狂,可能因为苹果真的就是一种科技的传说,是时尚利器,这直接导致苹果成为街机。

  王钟的:我从一个90后的视角来说说这个现象吧。我不认为自己是果粉,不过我现在手头也有苹果的“三件”,ipad、iPhone和MacBook。对苹果疯狂,大概不是中国人中特有的现象,在美国留学的同学告诉我,他们班上用的电脑清一色的MacBook,很少有一般PC机。它的流行成为一种现象,很大程度上因为苹果产品的不可替代性。

  周东飞:关于媒体报道出的果粉疯狂,我觉得还是应该小小地区别一下:到底其中有多少是真果粉,又有多少是黄牛。我不是果粉,我多少算是一个伪极客,喜欢“玩”手机,封闭的苹果不支持我的自由,我觉得果粉中“伪果粉”居多,他们并不是真正尝到了苹果产品的乐趣,而是把苹果当成了“时尚利器”。

  李志强:我从一个通信业从业者的角度来说明一下,我虽然同时用了两个苹果手机,家里也有俩ipad,但我觉得自己不是“果粉”,也不追也不依赖。使用苹果是因为苹果产品的设计、做工、工艺、APP应用相对其他产品都比较突出。未来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社会是互联社会,肯定不是局限于打电话发短信,而是人们的信息体验。苹果产品间的连贯性延展性互联性,以及开拓性都给人们很好的体验。

  陈方:使用苹果产品,不一定就是“果粉”。外媒在报道中国“果粉”的壮观形象时,用了这样的描述:“那些疯狂抢购到苹果的人,满足了他们的心理感受”。“心理感受”这个词用得特别好,就像东飞说的,很多人用苹果只是为了满足身份象征。真正的果粉在于体验它产品的性能,而“伪果粉”只是为了用它表明一种身份。

  李志强:中国和国外不同的上市时间差,或者说苹果公司的饥饿营销策略,使中国庞大的需求和零供给的矛盾加大,所以才出现这种到国外抢购现象,这是典型的价值规律现象。

  王钟的:苹果是少数几家能够把产品的代际概念做得如此明晰的,这样导致的结果是,老用户如果发现自己手中的苹果产品落后,就期待升级,而且用户之间也可能有一种有意无意的攀比心理。

工博士工业品商城声明: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商城( www.m.eepottsltd.com)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联系电话:021-31666777
新闻、技术文章投稿QQ:3267146135 投稿邮箱:syy@m.eepottsltd.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