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制造业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与招工难的矛盾日益凸显,以工业机器人应用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与装备产业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广东将是今后中国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之一。
工业机器人产业确实是大有前途的行业,随着基础科学领域的不断进步,近年来工业机器人已可以从汽车,航空等行业走向更多工业生产领域,获得大上快进的“大跃进”式发展。广州提出到2020年打造两三个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形成超千亿元的智能装备产业集群;2013年深圳机器人和自动化产业的产值超过了200亿元,提出要以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为重点,建设国内一流智能装备产业基地;东莞则力争2016年全市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产值达到350亿元,到2020年达700亿元;佛山顺德借全国唯一“装备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试点”的东风,规划明年智能制造产业规模超千亿元。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机器人过去几年市场年均增长率超过40%。2013年中国市场共销售工业机器人近37000台,约占全球销量的五分之一,居全球首位。金模网CEO、东莞市机器人技术协会副会长罗百辉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行业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目前广东机器人企业数量达到2000多家,按照每家企业平均5000万元(部分企业如专注涂装机器人的东莞丰裕电机有限公司营业额超过10亿、致力让工厂一年回本的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营运商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年营业额将接近4亿元、安川机器人华南地区总代理深圳市拓野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营业额今年预计突破1亿元)的营业额推算,广东省机器人市场规模超过1000亿元,其中珠三角:深圳机器人200亿、广州约150亿、东莞100亿、佛山50亿、中山30亿、惠州20亿、珠海20亿、肇庆15亿、江门15亿,9个城市机器人产业规模600亿以上,粤东:潮州50亿、汕头45亿、揭阳35亿、汕尾25亿、梅州35亿、河源50亿,6个城市240亿元;粤西:湛江10亿、茂名20亿、阳江40亿、云浮50亿,4个城市120亿元;粤北:韶关20亿、清远20亿,2个城市40亿。广东省机器人产业约占全国3000亿的三分之一,在政策扶持和人工成本倒逼推动下,预计中国机器人产业未来两年将翻番,至2018年全国机器人产业规模达7200亿,2025年带来的潜在市场规模达1.8万亿。
广东省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产业联盟副理事长陈新度指出,虽然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潜力巨大,但面临国外强大的竞争对手,许多关键零部件还不能完全自主化,国内厂商必需练好“内功”,形成核心竞争力,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据悉,目前广东区域的龙头企业在关键零部件方面已经有所突破。其中,广州数控在控制器和伺服驱动方面取得国内领先,巨轮股份在RV减速器方面取得突破,打破国际垄断。
东莞市机器人技术产业联盟发起人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丰礼表示,“我们将和政府协调,希望政府出台一些扶持政策,鼓励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壮大。同时,我们产业联盟也会发挥平台的作用,协调各个行业在应用机器人方面的合作,使得各方的优势得以体现。”
据罗百辉透露,广东省工业机器人企业数量2000多家,其中东莞市预计有120家机器人上下游供应商、制造商加盟产业联盟。联盟成立后,将围绕加快东莞市智能制造的发展需求,落实推广一批工业机器人应用示范项目,培育发展一批应用集成总承包企业,扶持壮大一批工业机器人制造与关键零部件龙头骨干企业。
广东省制造业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与招工难的矛盾日益凸显,以工业机器人应用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与装备产业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广东将是今后中国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之一。罗百辉表示,“我们对广东省21个城市机械装备、汽车、电子信息、石油化工、造船、轻工纺织等行业应用工业机器人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目前应用基数比较低,但是许多企业对机器人需求愿望强烈,这些市场需求将是促进广东省机器人产业发展最大的动力,在成立联盟之后,东莞市将进一步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加大资金、用地、人才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同时,抓好一批效果突出、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典型应用示范工程,以点带面推动运用工业机器人来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打造广东特色的机器人产业集群区。”
“此次东莞市机器人技术产业联盟的成立对我们意义重大。”东莞市科技创新企业协会秘书长曾鑫国表示,“通过联盟可以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我们产品的研发水平;同时,未来东莞市将会加大对行业的扶植力度,联盟成员企业将优先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