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朋友圈流传一个段子:问东莞电子信息和注塑模具等传统行业企业的共同点是什么,答案是他们都开始做机器人了。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丰礼在微信里表示,“iphone6的脚步越来越近,我们自动化工程师越来越忙。从自动螺母机,到注塑自动化方案,再到CNC机器人应用系统应用,拓斯达正在酝酿设备制造商到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华丽转身。一场跨行业,跨项目,订制化,规模化的自动化大幕正在制造业徐徐拉开。拓斯达,让制造业一年回收成本的自动化,无处不在,无中生有,无可比拟!”
广东佳禾声学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佳禾”)是为国际大牌beats等耳机品牌代工的企业,他们的目标是用自己研发的机器人将生产员工从4000人降到1000人,除了耳机制造领域,还针对电子信息产业开发更多的机器人。佳禾并不孤独,还有东莞市中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中之光电”)等同行者。
传统企业纷纷成立3D打印、机器人公司
“筹备已久的机器人公司或在下月在东莞挂牌。”佳禾总裁严文华表示。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专门进行耳机制造的机器人和智能化生产线技术,基本处于半自动化和自动化的状态,测试等环节还严重依赖人工,而佳禾希望能抢到头彩。
严文华介绍,今年初经过调研,已经组织了焊接、激光和3D打印等相关领域顶尖专家在上海开始相关技术研发。“预计年底便可以在佳禾进行一条机器人产线的试运营。”严文华表示,就目前的技术进展来看,还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电子信息相关的机器人方面实现突破。而采用自己的技术和设备,可减少一半机器换人的投入。
中之光电也为解决自己生产自动化升级问题,已于年初成立了东莞正典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智能设备研发,已经完成一代产品开发,并已全部应用到生产车间。该企业主任张万功告诉记者,“产品已经向同行业企业开始推广,飞利浦等大型厂商都看中了我们的设备,目前正在进行第二代产品开发。”
向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营运商转变
东莞传统企业纷纷进入3D打印、机器人等领域进行自动化智能制造设备等研发生产并不是最终目的,他们的目标是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整个行业向价值链的高端转移。
转向3D打印“蓝海”,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经历很有代表性。这家原本专注于塑胶行业自动化解决方案的民营企业,凭借高品质的工业机器人、机械手等产品赚到了第一桶金,并获评“2014福布斯中国非上市潜力企业百强企业”。拓斯达董事长吴丰礼介绍说,去年,他从加拿大请回了3D打印领域的专家黄向峰教授,短短半年就研发出了第一台桌面型3D打印机。
“3D打印也叫快速成型技术,与传统的‘减材制造’不同,它是通过添加材料,精准地将设计直接转化为模型,甚至直接制造产品,从而大大节省制造成本、缩短研发周期。”黄向峰说。
虽然这个产业刚刚起步,但在黄向峰看来,前景不可限量。拓斯达参照国外较为成熟的市场制定了未来的市场目标:40%的3D打印机用在工业领域,供设计师、研发工程师们使用,这个市场已较为成熟;40%用在教育领域,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具,这是有待拓展的领域;10%用在医疗领域,如打印人的耳朵、鼻子,用以实现助听器、眼镜的个性化定制;还有不到10%给“创客”们使用,供个人兴趣娱乐。
黄向峰认为,家庭用3D打印机市场会越来越大,拓斯达正致力于使其操作“傻瓜化”、价格亲民化。
“十二五期间3D打印仅在大型铸锻件和钛合金制造领域就有可能达到万亿元级规模。”国际智慧产业联盟、亚洲制造业冠军联盟总干事罗百辉指出,3D打印产业不仅包括拓斯达这样的设备制造企业,还包括数字化建模、打印材料、公共服务平台,这四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只有全产业链繁荣壮大,3D打印产业才真正落地生根。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制造业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营运专家,以前公司主要销售注塑周边辅机设备、3D打印、智能工厂解决方案,目前许多客户对自动化与机器人结合的集成产品感兴趣,今年公司通过组建产业联盟,打造线上线下O2O整合营销云系统平台,给下游客户提供集成产品与服务:一方面,进一步提高公司产品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跟客户提供工厂互联、售后服务等增值服务。公司未来将加大力度开发与机器人配套融合的全产业链产品方案。
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上半年报显示,公司拥有多项机械手、工业机器人技术专*,同时五轴机器人已获得海外市场订单,未来将牵头成立机器人技术产业联盟,着力整合机器人上下游产业链资源。作为自动化行业龙头,拓斯达在工业机器人及其运动控制技术等领域具备自有技术,在电子领域应用控制系统和机器人有丰富经验,又拥有包括富士康、劲胜精密、比亚迪、海尔、美的、格力在内的客户。预计拓斯达将发挥协同效应,进一步拓展工业机器人领域,未来几年市场目标5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