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苹果公司在华最大的代工商,富士康近年来频频采取行动进行产业升级。“3年增加100万台机器人”便是最显眼的代表。
富士康把单调重复的工作交给机器人,机器人数量开始走高。
对于富士康在华拥有机器人的准确数据,富士康方面以“因机器人项目涉及知识产权等方面”为由决定“暂不会向外进行信息披露”。
公开信息显示,在2011年,富士康拥有1万个机器人,时隔两年,机器人工人数量翻倍,机器人数量约为2万台。
这一数量,跟富士康创办人郭台铭在2011年宣布的“3年增加100万台机器人”仍有不小的差距。
“虽然富士康在机器人拥有数量上未能如期实现,但这家著名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机器人使用量正在大幅增长已成为事实。”东莞市机器人技术协会副会长罗百辉表示,富士康最早实现机器人作业的是跟抛光相关的作业工序。这道工序最大的危险是会产生大量金属粉尘,虽然工人都佩戴口罩、车间也配置了吸尘风机,但仍然容易让这个车间的工人换上尘肺病。
据富士康一位工作人员介绍,“100万台机器人”始于2011年,而公司推行机器人计划则是与公司饱受社会舆论指责有关。事实上,作为苹果最大的代工厂,富士康多次遭到环保组织、劳工组织调查,称其污染环境,甚至导致劳工“过劳死”;而富士康多地工厂发生过的员工跳楼、厂房爆炸等事件更是让其背负了“血汗工厂”的名声。
为此,自2011年开始,郭台铭就多次在公开场合表态,将用机器人代替部分工人从事单调重复的工作。
按照郭台铭的设想,这些机器人将会取代人工完成那些简单、机械式劳动。
“富士康多数的生产线存在危险或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物质的情况。”富士康员工表示,“产品机壳抛光产生的粉尘对人体会造成一定伤害以及机壳型加工时,需要用到化学制剂进行清洗,这种化学制剂的味道也不怎么好闻。”
“类似于这些对人体不好的工序,用机器人替代人工是大势所趋。国外很多自动化流水线刚开始都是从这些起步。”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丰礼表示,用机器人代替人工可以节约生产成本。作为代工企业,劳工问题始终是富士康的一大难题,选择拓斯达整厂自动化解决方案,用“机器换人”效率更快、产能更高,机器人可以24小时不间断工作,不需要伙食、住宿,一年就回本。虽然,机器人前期投入成本会很高,但是长远的看,仍然比人工的生产成本低。
根据富士康的母公司鸿海精密的财务报表显示,当前鸿海精密约40%的营收来自苹果公司。
然而,随着苹果公司在2013年第四季度宣称将增加两家代工厂商以及国内不断上涨的劳动力成本,无疑,如何维持营收增长成为鸿海精密的压力。
2013年,富士康操作工基本工资为1800元人民币,2014,富士康操作工基本工资为2000元人民币,涨幅约为11%。在吴丰礼看来,虽然目前使用机器人的成本超过人工,但是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正在上升,逐步开始用机器人代替人工是富士康转型的一个重要阶段。
“郑州富士康天天招聘,郑州厂区,当天面试—体检—进厂、工作。招聘的对象为普工,试用期底薪1800元,转正底薪2000元。”打开富士康郑州招聘中心网页,首页最显著的位置放置着2014年郑州富士康的招聘信息。“此次富士康(郑州厂区)要招10万人左右。”富士康郑州招募中心工作人员透露。 有媒体对富士康此次招聘解读为“机器人事业受阻”。
“其实不是机器人的问题,最多的机器人也不可能满足所有生产线的每一道工序,总有一些机器人代替不了人工的位置需要招聘。”文富士康招募中心工作人员表示,以IPAD为例,组装出一个成熟的产品共需要325道工序。目前机器人完成的仅是重复性高而对工艺要求不是特别高的工序,如抛光、打磨、镭射打标、焊接、喷涂等作业岗位,后期一些精密的工序仍然是手工。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2月有媒体报道称,富士康正在与互联网搜索巨头谷歌进行接触,其合作的对象则是机器人。
但是,富士康至今未透露计划如何完成“数万台机器人向100万台机器人”过渡。
可以预测的是,机器人带来的改变会很快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