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机器人市场的爆发式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机器换人”升级的重要性,工业机器人的使用率也得到了提高。
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在机器人技术中投入更多资金,因为它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加安全而且能够提高生产力。据机器人产业研究专家罗百辉调研显示,从2008年到现在,机器人的使用率已经从20%增长到75%。随着科技的进步、成本的降低以及易用性的提高,机器人技术已经在许多自动化工业中广泛应用。
虽然机器人技术已经存在数年并且已经在材料处理、组装和加工中广泛应用,但是在今天仍然未看到它十分受欢迎。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丰礼认为,机器人将通过与制造企业直接联系、增强职工空间感、更高精度、排序功能、更快速度以及起重能力重新定义制造业运作。随着机器人系统大规模灵活发展,与生产线联系越来越紧密—强化保障措施,与操作员更好的沟通是十分必要的。
机器人技术的可靠性和精准性已经让它在包装工业中广泛应用。然而,从历史上看,机器人仅用于码垛和装箱。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器人正在不断扩大其包装功能,如拾放操作和装盒应用。而且其处理任务方面的功能也在不断扩展,如切割和涂层。
机器人所扮演的角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显著。实施安全措施对于确保机器人连续运行和在包装操作中显示最佳性能十分重要。
机器人技术改变了包装行业的维护需求。通用型安全解决方案不再适用于新一代包装机械。各种设备应该考虑安全控制、安全光幕和安全激光扫描仪,确保机器人技术完全安全,减少产品损坏。
尽管我国机器人使用需求较大,但是在珠三角制造业领域,中小型企业对机器人的应用普及程度较低,主要原因是价格极其敏感。但同时,低端市场制造的高端应用存在很大的市场空间。珠三角地区发展机器人面临的问题,主要在于中小企业。吴丰礼表示,珠江三角洲劳动密集型企业比例大,采用机器人技术,实现少人化、无人化需求日益强烈;但“短、平、快”的低成本运行模式,令长期投入的意愿比较弱。目前,已出现了一批成功转型升级的企业,如广汽集团集成138台机器人构建汽车零部件焊接生产线。
不过,“中小型企业有强烈的需求,但是面临很多困难”。从传统的生产模式向现代化生产模式转化,会出现自动化、机器人与人工作业的“混合生产线”,这增加了机器人自动化方案的复杂性,并相对增加了投资成本。
企业通常要求自动化设备替代的工人成本能够在一年内收回,实际自动化生产线和设备的寿命一般在5~8年,或者更长。吴丰礼在东莞机器换人活动现场建议说,管理者需要建立新的理念,以适应形势的发展。
拓斯达为机器人而生,始终都定位为企业提供一年回本的自动化,誓言将机器换人做到最低成本,让所有的企业都用得起、用得好。按照吴丰礼的倡导,拓斯达提供的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都必须满足“机器换人”四个普世价值观。
首先拓斯达始终贯彻“三无理念”,通过3000多个客户无数成功案例的沉淀,无处不在地深入各行各业里,无中生有地创造资源,为客户提供最优方案,全方位提升企业竞争力,让用户的竞争优势无可比拟;
其次,机器换人必须降本增效,能够定制化升级、可规模化复制、做到模组化通用型、保持开放式,人机对话界面友好;
再次,拓斯达只做一年回本、买得起的自动化解决方案,从自动螺母机,到注塑自动化方案,再到CNC机器人应用系统应用,拓斯达正在酝酿设备制造商到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华丽转身。一场跨行业,跨项目,订制化,规模化的自动化大幕正在制造业徐徐拉开。拓斯达,让制造业一年回收成本的自动化,无处不在,无中生有,无可比拟!”
拓斯达推行白天“无人工厂”,夜晚“无灯车间”的自动化方案,其品牌主张是“让工业文明回归自然之美”,为了更多地帮助中国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4.0革命,拓斯达引进了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台湾、韩国、加拿大的资深工程师团队,成立技术委员会,不断优化人、机、料、空间、环境、物流、企业形象、工艺流程,把劳动者从简单、重复、不安全的繁重工作中解放出去,让每个人实现生活的理想就是过理想的生活。
中小企业不仅是难题,也是金矿。罗百辉认为,国产工业机器人的突破口是经济型机器人。汽车行业中精度要求非常高的机器人,国内企业短期内不可能与国外企业竞争。国内企业应侧重开发应用汽车产业以外一般制造业(五金加工、橡胶和塑料、陶瓷、食品和医药等)的经济型机器人,如冲床、注塑机等专用上下料机械手、电子产品装配(打螺钉、点胶)机器人、打磨抛光机器人、码垛机器人等。在罗百辉看来,国产经济型工业机器人的特点是少用转动关节,尽量采用国产元件,只专注做一件事,因此成本低、效率高、易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