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深夜,鼓山派出所民警在化工路检查时,发现一司机有酒驾嫌疑,但对方坚称没喝酒,只是开车时吃了几颗荔枝。民警现场调查发现情况属实。昨日记者和民警做了实验,发现吃荔枝后,仪器确实会检测出轻微酒精含量,不过持续时间不长。
当时,民警用仪器检测发现该司机体内酒精值很低,仅有6mg/100ml,达不到酒驾标准,按规定不予处罚,但必须暂扣车辆。司机说他没喝酒,只是开车时吃了几颗荔枝。他妻子也在车上,为他作证。她也接受检测,没有酒精含量,随后她吃了两颗荔枝,再检测显示她“喝酒”了。过了几分钟,两人又接受检测,酒精值为零,民警予以放行。
昨日,民警做了一次实验,吃了一颗荔枝,马上进行吹气检测,发现酒精值为9.7mg/100ml,再吃一颗,再检测,数值为13.9mg/100ml。一分钟后又检测,酒精值为零。重复一次,结果还是一样。吃荔枝确实会被检测出体内有酒精含量。
记者咨询了师大附中生物老师刘冰妍,还查询了相关资料得知,荔枝、葡萄等植物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水果从果树上摘下来后,光合作用急剧减小,水果内部细胞缺氧,开始增加其无氧呼吸的速率,由此产生乙醇。而水果采摘下来后堆放在一起,更容易产生乙醇。刘老师告诉记者,水果中的乙醇在食用者体内存在的时间很短,因此建议市民尽量食用新鲜水果,食用水果后开车,一定要漱口。
民警提醒,按照法规,驾车时不许吃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