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电力设备行业八大PK战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14-10-20 来源:[标签:出处] 作者:[标签:作者] 浏览次数: 96
核心提示:

刚刚过去的2013年是承前启后的一年。“十二五”计划行进的中点站,新一届政府履新,也是经济增长方式备受考验的一年。前几年快速发展中的遗留下的种种弊端在2013年一一暴露,各方利益矛盾也在经济环境放缓的形势下被逐渐放大。细心品酌,昔日曾为同一目标共同奋进的双方此时却充斥着利益博弈与协调。PK ,一直发生于擂台之上的动作,转眼已深入电力设备。2014年伊始,《电力系统装备》在进行2013年年度盘点时关注到这一新变化与趋势,我们就此总结出期间发生的各种PK战,它们分别是市场之手 PK 政府之手,质保金:风电设备制造商 PK 开发商,电缆企业并购 PK 自谋生计,铅酸蓄电池:国家监管 PK 无序发展,光伏补贴新政 PK 金太阳,铝 PK 铜, 一次设备 PK 二次设备,光伏企业 PK “双反”。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PK战并没有因为2013年的结束而终结,相反,这或许是个开始,新一年人们或许会将看到更多的PK战。

市场之手PK政府之手

若要说2013年最重要的新闻,在《电力系统装备》记者看来莫过于国家审批权下放。这件事虽然发生在5月的普通一天,却无疑会对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能源领域改革产生重大的影响。而由此衍生出的关于能源领域“市场的手”和“政府的手”的PK,着实引发了市场不小的讨论。

人们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李克强总理在履新后的首次记者会上的承诺:“现在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还有1700多项,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削减三分之一以上”。而且,他清醒地认识到了此项改革的艰巨性,“这是削权,是自我革命,会很痛,甚至有割腕的感觉,但这是发展的需要。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决不明放暗不放,避重就轻,更不能搞变相游戏。”

此后,长期被冠以神秘色彩的能源领域,也因为本轮政府职能改革向市场揭开了面纱。在新一届政府履新的两个月后,国家能源局发布公告称,取消和下放涉及能源领域行政审批权事项共计12项,其中包括备注关注的风电站投资、电力用户向发电企业直购电试点、电力市场份额核定等领域。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刘胜军曾评论认为,审批权下放的关键不是取消的数量,而是质量(即“含金量”)。如果“三分之一”主要涉及的是边缘性的、次要的甚至过时的审批,那就失去了改革的本意,变成了表面文章。

一年的实践对照来看,这一轮政府职能改革并未引发上述担心,能源领域改革招招对症下药。事实上其引发的电力能源领域的深层改革在2014年还在继续,比如在新疆,从2014年1月1日起当地发改委就将涉及到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上网电价的审批下放到当地发改委,其他地方亦出台相关政策。

有市场分析用国家能源局“2013年能源简政放权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来形容。确实这一年在历经了国家机构改革、权利重组后,再加之受“刘铁男事件”的负面影响,各方对能源领域期待已久的改革呼声较为高涨,而全新重组后的国家能源局,进一步释放了改革红利,无疑为能源领域带来诸多“正能量”,引来了外界的一致赞许。

然而也有分析认为,简政放权虽然好处颇多,但行政审批也不能“一放了之”。如何抓好取消下放审批事项落实,防止“一管就死、一放就乱”,需要认真对待。若“风电4.95现象”再频频出现,那么电网接入会继续成为我国电力发展的顽疾。在2013年记者的采访中,亦有多名电力能源领域的专家和研究员向记者表达了他们的担心:上述 “4.95现象”、甚至地方政府因政治考虑可能会出现无作为的现象,这些能左右当地源领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无一不令人担心。

但是无论如何,人们需要看清:如今的“稳增长”再也不能沿用过去投资驱动的模式,上马大项目、大工程来刺激经济的方式而产生的巨大的负作用和社会成本已导致了许多扭曲性的激励,产能过剩最为严重的太阳能产业,却正是过去几年各级政府扶持力度最大的领域。不能再让曾经的那些“事故”重演,已成为必然之举。

因此,行政改革这条路必须要走,且要最大范围地发挥“政府之手”与“市场之手”的协同效应,让市场出现切切实实的改变。

质保金:风电设备制造商PK开发商

当中国的风电产业的发展从盲目至理性,良性的善后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截止2012年底,我国累积安装风电机组5.38万台,其中在2010年左右安装的占了很大的比例,在安装高峰的3年后的今天,这些风机已经或即将面临出质保验收。由于出质保验收通过后,业主将向整机厂商支付数额庞大的尾款,并且运行维护责任也将由整机厂商转移到业主,于是有关质保金问题的争论由此而出。

一般而言,质保金可占到风机销售价格的5%~10%,这笔资金对目前的风电设备制造商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们不妨以华锐风电为例,根据其发布的财报,2013年前三季度,华锐风电实现营业收入201亿元,若按质保金10%的比例计算,即为20亿元。该公司2013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6.99亿元,20亿元的质保金若按照6%的贷款利率计算,每年财务成本就在1.2亿元。而这就意味着质保金的财务成本高达其亏损总额的17%。由此不难看出,质保金对于目前并不景气的风电设备制造商来说,已是十分沉重的负担,能否按期收回质保金似乎成为风电企业能否良性发展的一大关键。

然而现实的问题却是设备制造商与开发商并没有就质量问题达成统一的共识。例如:如果一台风机100天内坏了4次,但每天都能及时修好,那么这台风机在100天内的可利用率是96%;但如果一台风机100天只坏了1次,但是由于配件原因,10天内才修好,其可利用率只能达到90%。因此,简单通过可利用率这一指标,无法判定一台风电机组的可靠性。

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认为,前几年是开发商着急买风机,后几年是整机商着急卖风机,再加上风电机组系统复杂

工博士工业品商城声明: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商城( www.m.eepottsltd.com)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联系电话:021-31666777
新闻、技术文章投稿QQ:3267146135 投稿邮箱:syy@m.eepottsltd.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