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受去年日本福岛核泄露事件牵连而“蛰伏”一年有余的核电建设或将全面复苏。
上周五(12月7日),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核电”)出现在证监会最新的首次公开募股(IPO)初审名单中。
此外,中国核建、上海电力、广东核电等大佬也在运作上市的传闻,在市场亦早已流传。
“核电企业运作上市肯定因为缺钱,但不一定是现在,他们可能在未雨绸缪,为未来作准备。”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中投顾问相关数据称,“十二五”接下来的3年中,核电建设约4000亿元的投资有望落实,其中近2000亿元的设备采购量将释放。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外企或更多选择与国内企业合资以分食2000亿元的蛋糕,而国内自主掌握三代核电技术或需到“十三五”才可实现。
核电企业谋划上市正逢时
在证监会上周公布的IPO初审队伍中,“国字号”的巨型IPO中国核电位列其中。而早在今年6月,环保部就已通过了中国核电的环评初审。
相关资料显示,中国核电拟在上证所上市,募集资金投向项目总投资1735.24亿元,但目前募资规模尚未披露。有消息称,除中国核电外,中国核建、上海电力、广东核电集团等核电大佬也已开始运作上市事宜。
在业内看来,几大核电公司的上市工作在此时提速可谓恰逢其时。“核电企业谋求上市肯定因为缺钱,但却不一定就是现在缺,他们或许在为下一步核电建设提前谋划。”林伯强表示。
上月底,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理事长张华祝曾透露,2015年底前后,我国运行的核电机组将达到41台,总装机容量接近4200万千瓦,届时将有近20个核电机组在建。
据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统计,截至2011年底,我国已有7个核电站投入运营,总装机达到1257万千瓦。
以此计算,在因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停滞一年多后,到“十二五”末的2015年,我国将新增核电装机约3000万千瓦。
“核电企业谋划上市与募集资金有关,而核电项目建设必须依托设备采购,对于国内外的设备制造商而言,接下来几年中将会有一个巨大刺激作用。”林伯强表示。
海通证券相关研报称,后续一段时间内国内核电新开工有望维持在年均1000万千瓦左右,这将是一个很可观的投资目标。
重点企业已陆续接到订单
“虽然内陆核电项目暂不重启,但‘十二五’期间的核电建设仍将给核电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约4000亿元的投资有望落实,将释放近2000亿元的设备采购量。”中投顾问beplay规则 行业研究员沈宏文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这样一块巨大的蛋糕,必然为国内外众多设备商所觊觎,而他们一直在等待政策层面大力发展核电信号的释放。
10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在业内看来,这是核电重启拿到最过硬的一张“准生证”。
山东海阳核电站一名负责人日前曾表示,“海阳一期工程目前采购基本结束,海阳二期工程一直在等待这张重启通行证,估计未来两个月左右,会进入设备的采购高峰期。”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目前东方电气、二重重装、中广核等国内重点核电设备企业已陆续接到核电项目的相关订单。
东方电气内部人士表示,公司在田湾5、6期项目均有涉及,且公司目前的在建项目运营状况良好。据东方电气内部人士透露,目前80%的在建项目该公司均有涉及。
二重重装核电石化事业部负责人表示,作为国内大型锻件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公司已经接到相关订单。
作为国内装备业的另一巨头,从2010年末至2012年夏季,中国一重大连核电装备制造基地已向红沿河、方家山、福清等核电站提供了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反应堆压力容器。
一位长期跟踪核电领域的分析师表示,未来符合三代技术的装备国产化进程将大大提速,掌握相关技术的企业将从中受益。
国产化率还需提高
据悉,目前我国在建核电站的国产化率平均达到70%左右,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对内构件、控制棒、燃料装卸料设备、一体化安全壳顶盖等均已实现100%国产化。
“中广核、东方电气、二重重装、上海电气等相关企业在核电设备制造方面也有过人之处,其诸多产品已经获得核电项目施工方的认可,企业发展前景非常可观。”沈宏文分析称。
对于已经成为中国核电装备制造业翘首的东方电气来说,从1982年就开始和中广核、阿尔斯通等的合作使得他们站在了技术和订单的制高点上,但巨大的蛋糕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挑战。
“中广核等国内企业虽然已经研制出符合三代技术的装备,但质量如何仍需时间检验,可能 “十二五”内还要依赖进口。”林伯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