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上调窗口周四将启 每吨或将涨100元之内
继4月25日成品油新定价机制下首次调整之后,本周四又将迎来新调价窗口。多家社会监测机构预计,此次调价趋势为上调,不过幅度有限,或在100元吨以内,为本年度最小值。
自4月17日布伦特油价和纽约油价双双创出年内最低纪录以来,国际油价呈现震荡反弹态势。截至5月3日,布伦特油价累计上涨6.65%,纽约油价累计涨幅则达到10.3%。
一揽子原油变化率也随之上涨。大宗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金银岛数据显示,截至5月6日,参考原油品种(布伦特、布伦特Dtd、迪拜、ESPO)均价101.582,变化率为1.14%,而卓创资讯、息旺能源等机构监测的原油价格变化率也均超过0.84%。
根据新机制的“十个工作日调整一次”原则,成品油调价窗口将在5月9日左右开启。但如果汽、柴油的涨价或降价幅度低于每吨50元,折合到每升调价金额不足5分钱,为节约社会成本,零售价格暂不作调整,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
国企揽年度巨亏榜前十名 央企享巨额补贴遭质疑
继中国远洋、鞍钢股份两大央企“披星戴帽”后,*ST长油甚至面临退市风险,或将成为第一家被退市的央企。曾经风光无限的国企“大佬”们缘何成为*ST的主力军?
随着2012年年报和2013年一季报披露完毕,上市公司盈亏状况一目了然。数据显示,曾经贵为“天之骄子”的上市央企和地方国企,包揽了去年上市公司巨亏榜前十位。十大巨头去年亏损近500亿元,令股民一片哗然。
亏损大户们将巨亏归结为行业与市场问题。从行业分布看,十大亏损公司中,钢铁企业占了5家,确有行业低迷、产能过剩等原因。
专家称:“当年巨额投资造就了房地产市场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火爆,也催生了一个庞大且过度的市场。一旦粗放式的投资开始收紧,这些企业难逃亏损的尴尬。”此外,一味“摊大饼”,主业之外寻求“跨界”经营。
欧盟再提反倾销重税 光伏企业打算转移产能
来自海外媒体的消息,欧盟贸易委员古赫特(Karel de Gucht)将在本周三建议欧盟,对中国产光伏产品征收惩罚性进口关税,以“保护”欧盟同行。其建议如获通过,那么6月6日前欧盟可能会执行临时性措施,初步税率或为30%甚至更高。
对于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部分光伏公司已经计划将产能转移,随后再看事态会如何发展并做新策略应对。
但阿特斯公司正准备考虑新的避税方案。方案之一是,由原先从中国出口欧洲,变为从加拿大出口。“我们要算的一笔账是,如果把光伏产品从加拿大运到欧洲的话,运费、定价等是否能比欧洲本土的光伏组件更具有优势。假设不是选择加拿大的话,我们在哪里建新厂最合算?”
晶科能源前述管理层则说,他们之前已做过预案,“我们这阵子也专门成立了一个考察组,去南非和东南亚国家调查那边的经济环境、人力成本及运输条件,未来可能在这些地区设厂。”
铜价暴跌引爆铜贸风险?融资铜模式调查
近期,铜价持续暴跌,国内铜价更是一度跌破50,000元的价格关口,创数年来的新低。
“铜价这样下跌,融资铜风险就来了。”一位不愿署名的钢贸商毫不掩饰担忧。一时间,“铜价暴跌,融资铜贸易商恐怕资金链断裂”的论调蔓延。融资铜贷款风险是否真的与铜价暴跌有关?崩塌的钢贸贷款一直触动着各方的神经,融资铜是否将重蹈“钢贸”覆辙?
据悉,国内企业通过授信银行开立远期信用证给境外贸易商,到单T/R (信托收据)得到货权单证,“转卖”其他贸易商(通常就是原境外贸易商)或通关后国内市场销售,即期获得相应货款,信用证到期后再偿还银行资金,此做法给企业带来了几个月的流动资金,这就是所谓的融资铜、融资铝、融资锌、融资橡胶、融资油。
“无论是钢材还是电解铜,都只是道具,套路相同,只是银行对货物的授信方式不同而已”, 上海某大宗商品贸易公司老总对21世纪网表示,“目前大宗商品的融资贸易,其实都是利用银行对国内企业的授信,变相地把授信套为现金,然后虚构了一个贸易。”
中炼化超高ROE零负债融资 承销商称等于买中石化
最多集资174亿港元,上市后派息率不低于30%,企业近乎零负债——在投资者眼中,刚刚开始H股IPO路演的中石化炼化,可能不全如“看起来”那么美好。
根据5月6日发布的初步招股书,中炼化拟发行13.3亿H股股份。参与推介会的基金经理引述管理层口述,定价范围介乎9.8至13.1港元,实际市盈率为9至12倍,与韩国和欧美等国际竞争者相若。即使以下限定价,中炼化也将成为去年11月人保上市以来,香港市场最大宗的单一IPO。
销售文件显示,中炼化已成功引入7名基础投资者,共认购3.5亿美元,约占集资总额的15.7%至21%,分别为中国海运(香港)、中国航天投资、中国航天科技、中国出口保险、中融信托、Albertson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