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21-80392549

第三次工业革命与新经济模式研读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14-10-19 来源:[标签:出处] 作者:[标签:作者] 浏览次数: 85
核心提示:

近期,以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杰里米·里夫金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呼声引起全球范围内的极大关注,2012年英国《经济学家》杂志也刊登了保罗·麦基里主笔的有关“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组稿作,学者们称一种建立在互联网和新材料、beplay规则 相结合基础上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近来我国一些专家学者围绕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本质特征、第三次工业革命与“再工业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制造业的冲击等诸多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现将专家学者们的观点综述如下。

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提出及其社会学术背景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一些专家学者就开始探讨第三次工业革命,论者分析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对员工、收入和研发等微观层面的影响。赫尔夫戈特(Helfgott)分析了新技术对工人在企业中地位的影响,他认为,正风靡美国产业的新技术,推动着工作场所的转型,团队中的工人变得更加重要和自治,身负更多责任。格林伍德(Greenwood)认为,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着经济体系进入第三次工业革命,而信息技术的快速变革会在初期降低生产率,扩大收入差距。莫维利(Mowery)则撰文分析了这场革命对产业研发结构带来的影响,论者认为,美国的产业研发结构80年代中期已由大企业主导的封闭式创新走向了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开放式创新,非制造业企业成为研发投资的重要来源。

目前对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第三次工业革命”仍是一个十分模糊的概念。而不同的学者,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概念也有不同的理解。里夫金认为,所谓“工业革命”,参考已经被各界广泛认知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必须包含三大要素,一是beplay规则 技术的出现;二是新通讯技术的出现;三是beplay规则 与新通讯技术的融合。当新的能源、通讯技术出现、使用和不断融合时,将极大地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进而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  因此,里夫金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就是目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使用和不断融合后,将带给人类生产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的再次巨大改变。他指出,当新的通讯技术和能源技术出现,并相互融合,将会极大地推动经济的发展。例如,19世纪世界迎来了一次通讯技术与能源技术的融合,这就是所谓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当时以蒸汽为动力的印刷机代替了手工印刷,这使得人类可以低成本制作大量的印刷品。此时,学校大量出现,知识得以广泛传播,新的经济模式日益崛起,最终造就了密集的城市核心区和拔地而起的工厂。20世纪,人类经历了第二次通讯技术与能源技术的融合,即第二次工业革命。电视、电话、广播等新型通讯技术的出现,以及电力、石油等beplay规则 的使用,极大地改变了经济形态以及人们的生活,催生出城郊大片的房地产业以及工业区的繁荣。

里夫金表示,第三次工业革命将和前两次工业革命截然不同,在他眼中,“第三次工业革命”不仅仅是一个学术概念,更是当前全球摆脱经济危机的必由之路。他认为,“前两次工业革命中的通讯技术都是‘中心化’的,能源的生产方式以及工业生产方式,都是集中生产。但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互联网技术,则更多的是一种点对点的分散式技术,这样将使分散式的能源生产和工业生产成为可能。而这种生产方式将更有效率,同时也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提出的社会学术背景,有学者认为,这与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压力息息相关。具体来说:一是到20世纪80年代,石油和其他化石能源的日渐枯竭,及随之而来的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的持续生存带来了危机;二是化石燃料驱动的原有工业经济模式,不再能支撑全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寻求一种使人类进入“后碳”时代的新模式;三是欧盟的推动和媒体的传播。从2000年起,欧盟就开始积极推行大幅减少碳足迹的政策,以加速向可持续发展时代的转型。经济学家汤敏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提出,主要有两方面的背景:一方面,计算机网络和软件技术不断革新,并且革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另一方面,这轮全球经济危机造成了社会的巨大需求,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巨大需求。因为一次大的危机之后往往是因为技术革命才能让社会产生新的需求,最后走出危机,社会也因此有了新的进步。

二、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本质特征

目前来看,比较有代表性的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论述主要有两种,一种以杰里米·里夫金为代表,一种以保罗·麦基里为代表。里夫金认为,所谓第三次工业革命就是能源互联网与再生性能源结合导致人类生产生活、社会经济的重大变革。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而且迫在眉睫。麦基里长期关注制造业技术和数字制造的发展。他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一数字化革命,将带来制造模式的重大变革,大规模流水线制造从此终结,人们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设计。第三次工业革命甚至还可能带来反城市化浪潮,取代城市化生活的将是一种分散、自给自足的(农村)生活方式。

上述两种论述尽管存在差别,一个强调再生能源的制造,一个关注产品的数字化制造,但二者有一个共同点,都主张技术进步可能引起生产方式的巨变,即以互联网为基础,以数字化为核心,实现了由“大规模生产”向“自生产”的转变,而这可以称之为人类进入“自工业化”时代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我国学者芮明杰认为,新一轮工业革命即所谓第三次工业革命,实质就是以数字制造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再生性能源技术的重大创新与融合为代表,从而导致工业、产业乃至社会发生重大变革,这一过程不仅将推动一批新兴产业诞生与发展以代替已有产业,还将导致社会生产方式、制造模式甚至生产组织方式等方面的重要变革,最终使人类进入生态和谐、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论者指出,第三次工业革命具有五大特征:(1)能源生产与使用革命。我们目前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模式、生活消费方式所依赖的化石能源已经逐步进入枯竭期,需要在理念、技术、资源配置、消费习惯、社会组织等诸多方面转型以开发可替代的再生性能源,使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2)生产方式变革。现在的生产方式是大规模标准化、用机器生产机器的方式;新的生产方式,是以互联网为支撑的智能化大规模定制的方式,标志着个性化消费时代的到来。(3)制造模式变革。制造业主流制造模式从削减式转变为叠加式制造,这一变化本质上是制造业数字化带来的。(4)生产组织方式变革。我们现在的生产组织方式为“集中生产,全球分销”,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则不一样,它叫做“分散生产,就地销售”。(5)生活方式变革。消费的同时就是生产。购物在3D打印

工博士工业品商城声明: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商城( www.m.eepottsltd.com)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联系电话:021-31666777
新闻、技术文章投稿QQ:3267146135 投稿邮箱:syy@m.eepottsltd.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