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能源需求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石油资源的大量消耗,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而且随着石油对外依存度的不断增加,给国家能源安全带来潜在风险。基于节能减排和国家能源安全的双重考虑,我国能源发展方式亟待转型。《中国电力与能源》提出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关键在电力。以电力为中心,是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的一个重要支点,有利于加快构建安全、集约、清洁、高效、多元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
我国能源发展面临
诸多问题和挑战
我国能源事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和消费将保持较快增长,资源总量、环境容量等制约了能源供应能力的提升,能源结构亟待优化。二是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我国能源资源与能源需求逆向分布,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较大,但能源资源相对贫乏;中西部地区能源需求量较小,但能源资源丰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逆向分布将更加明显,大范围优化配置能源资源的能力亟待加强。
我国能源资源的总量虽然较为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相对较少。我国能源资源的禀赋和现状,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对能源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第一、能源资源瓶颈制约日益突出。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进程,能源需求将呈现增长快速、需求刚性的特点。目前我国能源进口依赖度持续增加,2011年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7%,今后大致每年会提升1到2个百分点,而且这一趋势在较长时期内难以扭转。2011年我国煤炭进口量已经跃居世界首位,保证能源安全可靠、持续供应面临巨大压力。
第二、节能减排的压力越来越大。降低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根据“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到2015年,全国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要下降8%、10%;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要达到11.4%。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化石能源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而非化石能源开发受到生态、技术、成本的约束,大幅提升产能需要克服许多困难。
第三、能源增长方式迫切需要转变。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问题,必须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比重,改变粗放式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
随着新一轮能源技术革命的发展,可再生能源将得到更大规模利用,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大幅上升,其在发展清洁能源、促进低碳经济中的作用将更加显著。因此,提高全社会电气化水平和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
我国能源改革的关键
还是煤与电的矛盾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长期以煤炭为主导,油气等优质清洁能源比重低,电气化水平不高。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约70%,而煤炭消费中电煤超过50%。从现阶段看,我国能源改革的关键还是煤与电的矛盾。
《中国电力与能源》一书在学界引起了关注,作者用系统的、可持续的方法,以全局的、整体的、历史的、开发的、普遍联系的视角,对国家整体能源走向、能源战略调整作了相当完整的阐述和把握,提出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关键在电力。电力作为能源的组成部分,是现代化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能源安全与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形势下,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低碳生活,都离不开电力行业的参与。可以说,以电力为中心,是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的一个重要支点,有利于加快构建安全、集约、清洁、高效、多元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
当前,我国能源发展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着眼更大范围的能源平衡和区域布局,建立多元化的能源供应渠道,通过输煤、输气、输电等多种方式,提高能源就地加工转化水平,减少一次能源大规模长途输送压力。二是要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通过发展核电、风电和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多样化,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优质化、低碳化。三是要通过节能来缓解能源稀缺和排放压力。在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下,新的宏观能源消费平衡公式是:能源需求=能源供给+节能。
电力是消费侧节能的主要方面,对于促进节能的作用较为明显。据测算,发电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降低能源强度约2.4%。因此,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是缓解能源供应压力、促进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
坚持输煤输电并举
构建综合立体能源输送体系
由于我国能源资源与能源需求逆向分布,大规模、远距离运输和大范围优化配置是不可避免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也反映了我国能源资源的基本流向。近年来,我国反复出现能源供应紧张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源布局与能源输送方式方面存在矛盾,没有构建起科学合理的能源综合运输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能源配置过度依赖输煤,铁路运煤占铁路货运量的一半,公路运煤既耗费石油资源又造成严重拥堵,产生了巨大的“拥挤成本”。煤电就地平衡的能源输送方式,难以适应大规模、大范围能源资源配置的要求,应当坚持输煤输电并举,构建综合立体的能源输送体系。
电网作为重要的能源输送通道,具有电能传输、市场交易和优化配置的功能,其在能源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中国电力与能源》的作者提出“一特四大”(特高压电网、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战略,展示了我国能源发展的一个新视角,其重要意义在于将电力行业的自身发展,从传统的被动保障电力供应,转为主动参与我国能源资源和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其基本点对于现阶段推动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完善能源输送格局、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强能源输送通道建设,包括发展特高压等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先进输电技术,适应大规模跨区输电的要求,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能源就地加工转化水平,降低一次能源大规模长距离输送压力,而且可以有效解决西部“窝电”问题,是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和布局的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