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正如其名称所示,指的是小规模电力网络。不经由现有输电网,直接连结太阳能发电设备及蓄电池等能源供给源与能源消费设施。虽说统称为“小规模”电网,但尺寸也是各不相同。从大厦一角到岛屿等整个地区,应用对象不一而足。
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由于会受到天气等的影响,因此难以预测发电量。并且,由于需求也在随时发生变化,因此难以调节供求平衡。要稳定地运用网络,必须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
富士通公司从2012年5月起,在川崎工厂主楼5楼进行着微电网实证实验。通过在主楼屋顶等处设置太阳能电池板,在地下设置蓄电池,可满足该楼层约2成的电力需求。
备有1万多个方案
在太阳能发电量较多、电力有剩余时,将电能存储在蓄电池中,在电力不足时加以利用。并且,在预计会出现阴天及下雨天时,事先利用电价较低的夜间电力蓄电,在白天电力需求较大时加以利用。
富士通新一代技术计算开发本部应用程序开发统管部高级经理仲尾由雄说:“仅采用太阳能电池板是不够的。因为本公司是计算机公司,因此还计划利用信息通信技术,高效率利用硬件。”“微电网实证实验”力争在提高业务效率的同时,减轻环境负荷,是富士通在全公司推进的“环境参考项目”的一环。
太阳能发电的输出功率变动较大,难以预测。2007年的研究结果显示,如果以1小时为单位对前一天的电力输出进行预测,其误差高达35%左右。即使在当天白天利用实际数据及气象预报对预测进行修正,误差也仅能缩小到30%左右。
于是,富士通决定以东京都的气象数据等为基础,计算出太阳能电池板上的日照量。在计算机上安装制定运转计划的系统,以过去的耗电量及发电量数据为基础,输入1万多个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