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IDC&钉钉联合发布《2024 AIGC应用层十大趋势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指出,应用层创新、AI Agent(智能体)、专属模型、超级入口、多模态、AI原生应用、AIGC逐步普惠化等将成为2024年AIGC应用趋势关键词。
2023年以来,AIGC所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AGI)技术引发全球范围内的持续激荡。AIGC在短时间里经历了三波进步浪潮:第一波是以GPT为代表的大模型涌现,形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发展的重要基础。第二波是应用层的快速创新,以生产力场景为最佳承载,使智能化从Chat向Work转化。第三波则是深度业务场景的应用,打通业务数字化全流程,服务实体经济。
数字化、智能化是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化的鲜明特征。如何抓住人工智能这个关键变量,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进人工智能全方位、深层次赋能新型工业化,是企业数字化转型各方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AIGC走向普惠,将大幅降低智能化门槛,极大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然而,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
大模型将趋向通用化与专用化并行
近年来,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迅猛,这与AI大模型(基础模型)快速发展密不可分。由于具备通用、可规模化复制等诸多优势,大模型成为产业焦点。
ChatGPT与AIGC(AI-Generated Content)均为大模型的应用场景之一。AIGC即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可以分为生成文本、生成图像、生成视频等应用场景。“百模大战”甚至“千模大战”,将AIGC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让AI普惠成为可能。
AIGC如何打造低门槛普惠的智慧工具和解决方案,探索应用创新,关键在大模型,或者在行业大模型。
由于行业大模型针对特定行业的场景和问题进行优化,能够提供更精准、高效的解决方案。因此,通用大模型的长期价值将通过行业应用实现,而应用场景是关键。在垂直行业中寻找大模型应用的价值点成为企业破局B端市场的关键。
《白皮书》认为,B端客户面向AI新技术的付费意愿、流程成熟度、价值收益、市场就绪度等都更为理想。考虑到当前大模型的投入成本以及预期收费标准,AIGC能够为B端企业客户带来的直观的降本增效成果,并有望以此为基础获得更多超预期的价值收益。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白皮书》中指出,一般而言基础大模型很难直接落地于垂直行业。虽然工业互联网平台进入“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代”,但目前已有的基础大模型还很难直接应用于工业领域。不过,这并不意味所有企业都需要自己开发大模型。
邬贺铨认为,健康的产业生态应该是,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和专业知识,与基础大模型合作,将特定场景的专业数据加入基础大模型进行再训练和微调,研发出可嵌入MaaS和PaaS的适合企业自身的行业大模型、专属大模型或场景大模型。这样既能避免开发大模型所需要的大量投入和人才,又能充分利用大模型的通用能力,并且实现自己个性化的需求。
《白皮书》则认为,未来大模型的发展将趋向通用化与专用化并行。企业对于大模型的需求不仅仅是实现通识,更需要其成为特定领域的“最强大脑”。专属大模型将加速企业数据价值的释放,提高数据和知识的利用率,并使决策更加高效和精准。IDC的调研显示,目前有60%的企业使用大模型的公开版本,但2年后会迅速降至17%,而更多的企业会将AI应用建立在私有、专属模型基础上。专属大模型将成为未来的热点目标,企业也需要持续建设自己的人才队伍。
相关统计显示,当前,大模型已广泛应用于能源、金融、教育、医疗、交通、政务等领域,主要应用场景聚焦数据分析、客服、营销、办公等场景。这是未来AIGC应用层创新的“黑土地”。
在toC端,打造更通用的大模型产品也拥有着更大的市场竞争力。1月9日,在钉钉7.5产品发布会上,钉钉总裁叶军宣布,钉钉与微软中国达成产品级合作。双方将在产品创新与商业发展等领域深入合作。此次合作对钉钉而言,将为用户提供文档协同的更丰富选择。对微软而言,此举有利于继续拓展和深耕中国市场,帮助广大中小企业客户提升生产力。
无可厚非,基于大模型探索通用化与专用化并行的产品组合,将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将拥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应用层创新成为2024 AIGC产业发展确定方向
从历史上看,一项新技术能否获得成功的规模化实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解决实际行业问题时的价值潜力,以及在改变行业发展态势的过程中能否构建出商业价值上的闭环。
AI与云计算发展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在演变的过程中,各家企业和机构会逐渐找到自己的定位,走向细分市场,将重心放在应用层的创新实践上来。对于一大批AI技术实践的创新型企业来说,找准落地场景是发挥AIGC实践价值的重要前提。
《白皮书》指出,应用层创新成为2024 AIGC产业发展确定方向。到2024年,数字经济的发展将在全球范围内孕育出超过5亿个新应用,相当于过去40年间出现的应用数量的总和。
大模型一方面通过日渐活跃的应用创新体系显现出巨大的业务价值,同时也能够显著提升应用软件自身的开发和部署效率,提升已部署应用的准确度。在可预见的一段时期内,随着大模型基础服务的日渐普及,行业用户将加速构建和部署定制化的 AI 应用,实现AIGC技术的多点开花。
据悉,目前AIGC技术已经在政务、金融、企业办公、文化创意、生产管理等多个领域中挖掘出强需求场景。在持续强化大模型通用智能能力的基础上,AIGC也产生了与更多实际场景深度融合的预期。
《白皮书》指出,新一波AI浪潮的红利,有望最先出现在与企业运行密切相关的显性业务中,以设计、开发、生产、运营和办公为代表的场景化应用最为典型。据分析,到2025年,35%的企业将掌握使用GenAI来开发数字产品和服务的方法,从而实现比竞争对手高出一倍的收入增长。
事实上,AIGC的发展,带来的是数据跨域流动和流量入口的重新分配,APP时代形成的数据孤岛有望连通,数据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将发挥更基础性的作用。清华大学互联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伏羲智库创始人李晓东教授指出,在发挥人工智能作用提升生产力和商业效率的同时,也要注意关注人工智能潜在的安全风险。
叶军认为,随着AIGC浪潮进入生产力和应用场景,AI Agent成为当下最佳AI应用入口,钉钉的目标是成为低门槛、高频和开放的AI助理平台。未来三年,将有1000万个AI助理在钉钉上产生。
AIGC普惠化加速,钉钉助力低门槛智能化
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改变了什么?
阿里研究院副院长、阿里云智能集团副总裁安筱鹏表示,AI重新定义组织形态。首先,AI正在重新定义“员工”,AI这个“员工”的到来,会跟人不断交互、协作,我们的思维方式也会被AI所影响,AI技术和人会实现双向驯化。同时,AI促使组织重新定义员工和企业的边界。AI会让某些领域减少一些岗位,同时会留下一批具有创造力、想象力和批判精神的人。我们看到AI已经在一个组织里发挥协同作用,比如钉钉的数字员工。
AIGC作为一条为用户、企业、社会带来切实价值的AI规模化落地路径,将在与企业/个人业务的深度融合过程中掀起一场应用的“AI革命”,并带来从应用产品形态、开发模式到价值理念的一系列全新变化。
《白皮书》认为,随着AIGC技术的不断普及,将会出现更多的创新商业模式和岗位缺口,如数据采集、数据标注、定制化模型开发。同时,AIGC产品与生态的发展也将推动AI变得更加普惠,降低个体创作者和开发者的商业化门槛,使更多的人能够积极参与到AI时代的变革中。
IDC预测,到2024年33%的G2000企业将利用创新商业模式,使AIGC的货币化潜力翻番。各行业领域的服务体验将持续提升,商业试错的成本不断降低,企业的多样化服务将丰富,AIGC相关的商业模式也将获得持续创新。
作为中国用户规模最大的办公平台,钉钉不仅在企业内部推动了人机协同、智能决策等先进工作模式的实施,更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了易于使用、功能强大的AI PaaS工具和服务。经过多年实践,钉钉在通过积极推动AI普惠化,让个人用户、员工、企业享受更低门槛、普惠的智能化服务。
2023年4月,钉钉宣布接入通义千问大模型,开启全面智能化战略。2023年8月,钉钉将智能化底座(AI PaaS)开放给生态伙伴和客户,用大模型帮助生态把产品重新做一遍。1月9日,在钉钉7.5产品发布会上,钉钉正式发布了基于70万家企业需求共创的AI助理产品,推动AI的使用门槛进一步降低,让人人都能创造AI助理。叶军宣布,截止到2023年年末,钉钉用户数达7亿,企业组织数达2500万,软件付费企业数达12万。
据悉,首批与钉钉共创的六家生态伙伴(有成CRM、易鲸云、i人事、酷学院、经营大脑winplan),已将基于AI PaaS开发的“数字员工”和智能化应用上架到钉钉智能应用市场。从推出智能化办公方案「AI魔法棒」,到17条产品线完成智能化再造,到成为阿里四个战略级创新业务,钉钉有望成为最好的AI智能助理平台。
艾为电子引入钉钉AI解决方案,成功解决了5大类、几十个子类、几千个产品SKU、数万种参数的专业化客服困境。在引入AIGC的过程中,双方共同沉淀出文档知识切片的策略经验,并逐步打造了召回、相链等能力。通过AI方案把一些复杂的逻辑和技术应用进行内部处理,艾为电子不需要去做完整的提示词工程,也能够高效满足的问答场景需求,推动客服体验持续提升。
铁骑力士与钉钉进行合作共创,利用智能化技术处理外部客户的海量、复杂知识咨询和内部业务系统的使用培训需求。钉钉的Chat AI解决方案团队、AI PaaS产品团队与企业协同完成了内容切片、策略调整和综合集成等大量工程工作,让AI的问答结果成为标准化服务流程的一部分,在保证高效性和准确度的同时,全面缓解了后台支持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压力。
正如叶军所言,钉钉诞生以来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不断降低中国企业数字化的门槛。今天,钉钉希望每一个人、每一家企业都能低门槛地创造AI超级助理,推动智能化普惠。
不可否认,2024年将会是AI产品的爆发年,新时代下,越来越多的创新将会涌现。AI会像水电煤一样走向普惠,不仅推动着产业的转型升级,也将重新定义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耿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