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机器人的起始时间要追溯到20世纪下半叶,*早是从医疗、军事、工业等领域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各研究机构开始察觉到老年人生活的各方面需求都可以通过机器人解决,才开始在老年人群的需求上逐渐聚焦。
2.康复机器人研究起步阶段在20世纪60年代。
*早实现商业化的康复机器人是英国Mike Topping研制的Handy1,2000年瑞士HOCOMA公司的Lokomat初版研发出来后,康复机器人便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
康复机器人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脑卒中、脊髓损伤等神经系统损伤的半失能老人。康复机器人可以通过多次训练数据,*终以报告的形式反馈给医师,提高康复方***性和康复率。
随着各国对康复医疗领域的逐渐重视以及消费者对轻型康复医疗设备的巨大需求,可穿戴康复+辅助行走的外骨骼机器人横空出世。以色列外骨骼机器人公司Rewalk在2012年推出后,2014年便在美股上市。
3.护理机器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
*初美国TRC公司研发医院用的服务机器人对护士工作进行辅助,后来由于养老护理的巨大需求,更多关于失能老人护理的机器人被研发出来。
护理机器人以帮助老年人日常起居为目标,主要解决通便、翻身、警报、健康监测等问题。
除此之外,还出现了一些为护理人员提供帮助的机器人,以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和工作强度,甚至可以实现多人、全方位管理,并为患者提供更加细致的服务。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一方面是将老人需求细分后开发更具针对性的机器人,另一方面在于提高护理人员的看护管理效率。
4.陪伴机器人从20世纪90年代自英、美发达国家开始逐渐发展;
后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成熟,从简单的交流机器人逐渐发展为伴侣机器人,目前上市的产品大部分是泛年龄段使用的产品,专门针对老年人开发的陪伴机器人比较少。
三大驱动要素:护理员短缺+人均GPD突破1万美元+机器人政策
对于中国来说,“护理员严重短缺+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政策规划”将成为驱动国内养老机器人行业发展的三大要素。
1.护理员严重短缺:截止2018年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1.9%,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4000万。
2.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经济发展水平是养老需求释放的重要因素。美国、日本在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时养老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中国今年会实现人均GDP1万美元;
3.机器人政策规划:2016年《“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和军用机器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商用;
2017年《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智能家庭服务机器人、智能公共服务机器人实现批量生产及应用,医疗康复、助老助残等机器人实现样机生产,完成技术与功能验证,实现20家以上应用示范。
大量服务机器人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为我国养老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引导。
日本案例:政策推动养老机器人大发展,松下、NEC等大企业专门成立老年事业部
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发展处于前列的国家中,主要以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代表。
这些国家早在2006年左右就出台相关政策,将资金、研究、政策等资源向服务机器人领域倾斜。后来也在不断为服务机器人行业提供扶持经费,促进产业发展。
尤其是日本,其人口老龄化程度严重,护工缺口高达40万。据日本经济产业部估计,2015年至2025年间,日本护理机器人市场将扩大20倍,政府正投入政府预算的三分之一用于开发护理机器人。
根据国立研究开发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公布的信息:其主要将护理机器人分为移动辅助、移动支援、排泄支援、看护/交流、入浴支持、护理业务支持这六种。
其护理范围不仅覆盖了养老机构及失能老人,也在家庭养老以及其他高龄老人方面进行了延伸,为老人的日常活动提供更高自主性,提高其生活质量。
在政策推动下,日本国民对于机器人的接受程度较高,相关大企业在养老服务机器人的技术成熟程度和市场推广效果都比较好。
据了解,国内中瑞机器人公司开发出专注老年陪伴的机器人P-Care,它拥有多种不同类型的可自主更换手爪,可依任务的不同,智能更换手爪,对碟、碗、托盘、刀叉勺筷、杯、平板、手机等日常生活用品进行抓取和握持。
随着国家政策对于养老产业支持力度的加强,租赁可以*大程度地减少医疗机构在添置大型设备资金上的一次性大额投入,让医疗机构和广大老人在使用的过程中逐渐了解接受养老机器人。
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从业者进入老年行业,希望在中国老龄化进程中,以机器人为代表的高科技能带给进入老年的我们更加精彩的“朋克”生活!
了解更多库卡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