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机器人是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载体,机器人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其中也包括动手能力、创造力、观察力、判断力、归纳、决策、计划性、条理性等等。
每个孩子个性不同,这些个性会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可以从他们的机器人作品中集中体现。机器人的搭建可以给孩子们无限的想象力,让他们在完成机器人作品的同时还可以自由发挥。
机器人 “6S创新教学法”中有延续创新环节,让孩子在完成基本的机器人作品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创新,结合自己的想法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有特色、有个性的机器人作品。
在学习机器人搭建的过程中,孩子们需要懂得很多相关的课程知识,例如:机器人外型的搭建需要运用到物理结构以及机械的相关知识;机器人的运动需要依靠电机、传感器、控制器及编程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需要知道各种传感器的作用及原理,如何编程等等。
机器人的创造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遇到困难时,将困难一一解决,孩子们会很容易的学习到各种高年级才需要掌握的知识,而不是枯燥的文字表述。一个刚刚接触机器人的孩子是很难独立去搭建完成一个机器人的,他们需要反复实践,花大量时间动手操作。但是他们一旦搭建好一个成品,并达到了他们预想中的效果,他们就会特别有成就感。在不断地成功实践过程中,孩子的自信心会得到极大的鼓励。从小感受到源源不断的成就感会让他们更自信,对他们以后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
在机器人搭建过程中,孩子会经历许多的失败。他们必须不断地循环进行“失败-成功”这个过程才能***终完成作品。而这个过程的循环进行会让孩子抗挫折能力更强,他们更有韧性。
兴趣是推动孩子学习的动力,它能够促使孩子自觉地去学,哪怕受挫很多次。机器人是一种综合知识的实践产物,每一个孩子对科技教学都是零抵触的心态。
因为每个孩子都有颗好奇心,他们愿意去尝试,并敢于去尝试各种新鲜事物,对所有的事物都有着探索心态。并且机器人又是一个有趣的学科,利用丰富的结构件、传感器等零部件可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机器人作品,这样一来可以极大地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可以通过机器人教育了解到科技的力量与惊喜。
机器人的学习会运用到各种物理和数学知识,机器人教育有一个“情境引入”环节,老师一般会通过情境引入的方式,让孩子将机器人的创作和生活联系起来,并且会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向孩子讲授其中蕴含的科普知识。让孩子们知道为什么这个机器人要这样搭建,为什么要给机器人设定这样的功能,为什么这样搭建会更牢固,为什么要按照这样的逻辑顺序进行编程。让孩子们学会思考、联系实际。
长久下来,他们就会变得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各种奥秘。成功搭建一个机器人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有个合理的构思,还要考虑到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不断去试验、不断地去改进机器人。孩子们在创造机器人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发现并解决各种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大量的运用到他学到的各种知识,经过不断地练习,不断地强化,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机器人教学以小组形式开始,机器人的学习、竞赛是一种团体学习的过程。需要孩子们团结协作,包容其他成员的缺点和不足,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自己再亲手去纠正错误。在实践锻炼中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其效果比普通的教育方式更为有效。
更多信息:幼儿园教育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