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第九届“中国国际机器人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作为伴随着中国机器人产业成长起来的重要会议,它见证了行业的每一次跃迁。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发展到热潮,从工业生产到生活消费场景,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与生活。
机器人行业连续8年高速增长,在2018年开始迎来新的拐点。围绕“机器人赋能产业智赢未来”主题,中国机器人网CEO赵勇、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智能机器人分会会长李亚平、“‘十三五’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论证专家组组长赵杰等专家,与行业从业者就产业“场景、开放、升级”展开激烈讨论,共同探寻机器人产业的落地与升级。
YOGO ROBOT上海有个机器人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张阳新受邀参与论坛,分享了YOGO在产业落地过程中,末端配送赛道里的“快”与“慢”。
YOGO ROBOT联合创始人张阳新在主论坛发表演讲。
据36氪研究院发布的《商用服务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显示,预计2020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56.9亿美元。中国作为全球大的机器人市场之一,服务机器人行业的增速保持在30%左右。
服务机器人作为一个庞大的市场,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在刚刚结束不久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消费级机器人的展位数量和面积较往年大幅缩减。与之不同的是,to B端服务机器人市场崛起,服务机器人产业链开始向应用层延伸,产业化进程持续加速。
机器人产业进入价值投资的窗口期。短期暴利不再是资本市场追逐的重点,低附加值的机器人产品使企业的创新研发没有支撑。消费级机器人目前作为C端用户生活中“锦上添花”的产品,尚不能解决用户刚需问题。如何深化场景、创造长期价值成为机器人产业下一阶段的必答题。
物流、公共服务成为服务机器人的热点领域。B端客群丰富,相较于C端用户,企业与B端用户的关系更稳定、更长期,且黏度高,能够带来直接收入。To B端业务圈地效应强,它的供应商替换成本高,其安全边际比 to C高很多。服务机器人成为争夺新兴产业主导地位的重要战场。
YOGO联合创始人张阳新认为:“服务机器人在选择商业场景时,应该把握一定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场景、一定要具备快速增长的能力、同时一定要人力缺口大的场景。企业在找到商业场景后,要找到一个痛点把它做通,做到底并且做扎实,才能更加深入市场把握客户。”
快速爆发的物流增长对YOGO的配送机器人提出了迫切的需求。高频、稳定的用户保证了它的使用频率,使得技术应用通过B端快速验证优化。据合作伙伴公开数据显示,YOGO的***新配送机器人已经累计完成50万单,为骑手节约了13万小时。
YOGO的配送机器人在地产、酒店、物业、物流等领域均有布局。丰富的应用场景为配送机器人的技术着陆提供了河床。从实验室到真实场景,配送机器人从平层“A点到B点”移动,再到打通和楼宇各色设备包括电梯、闸机、自动门的复杂交互,实现了移动能力从2D平层到3D立体空间的跨越。
智能配送机器人要实现真正意义的大规模落地和应用,关键在于人机共存环境下,保证机器人的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室内自主移动机器人技术是L4级别的室内的无人驾驶,配送机器人在达到自动驾驶的同时,不仅要自己‘造车’;还要在没有交通规则的室内,给机器人制定行为规范。YOGO选择了采取“全栈冗余”的手段来全面提升安全性,这一技术理念贯穿传感器到AI系统,再到系统测试及复杂场景应对的各个环节。
YOGO新一代配送机器人,在传感器的配置上,使用了多传感器冗余设计,其融合技术可以综合多个传感器等数据,提供稳定可靠的感知能力,实现对周围环境360度的3D实时感知。再比如,在算法层,它在进行智能路径规划任务中,决策和规划模块会同时基于多个标准检查各种输入信息,选择风险小速度快的安全行驶路线。但无论任务是什么,规划及决策模块都会事先计算出一个安全停靠点,以应对紧急情况。
任何一种新技术,从落地到成熟,都伴随着与场景的充分磨合。但与其他新技术不同,配送机器人在为B端服务的同时,其距离C端用户的距离也越来越短。它意味着配送机器人的技术成长周期更快,但面临的挑战也更多维。
YOGO“机器人+”, 垂直才快
YOGO ROBOT联合创始人张阳新发布“机器人+”战略
服务机器人这个行业重资质、高门槛,围绕相似新方案竞争的所有人,都面临相同的时间窗——谁能率先落地,积累案例,就会逐渐把慢一拍的人越甩越远。
对于电商巨头而言,解决“末端一百米”的配送短板,是他们进入末端赛道的核心驱动力。然而,赛道中利益集团众多,业主、物业、电梯、维保公司等各方关系错综复杂。如何平衡自身业务与落地场景需求,考验着巨头公司的跃迁能力。
相较于互联网巨头,机器人创业公司需要在有限的资源里实现高效调度,并在技术与认识的两个维度上,进行双重突破,以技术先发优势深挖护城河。
YOGO联合创始人张阳新在论坛中表示,“越是在慢赛道,快,越是重要。配送机器人要快速实现规模化,必须先在垂直场景里深耕细作,大化边际效益。只有当它的解决方案所覆盖得的场景纵深足够长,飞轮才有可能转起来。”
外卖业务的高并发、多频次,使得
YOGO机器人
的运动控制能力和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的锻炼。这也意味着,在YOGO的机器人之上,“一机多能”成为可能。机器人在跑腿之上,叠加智慧安防、智能引导、巡逻的可能性,为合作伙伴提供延展性的“机器人+”服务,将会成为服务机器人下一阶段竞争的加码器。
配送机器人的逐猎者,关键要找到技术与应用的切合点,针对不同的场景做出对客户有价值的产品。To B 业务考验的,不是技术与技术的竞争,而是非标准化的服务能力。谁先赢得B端市场,谁就有可能成为基础设施的建设者,坐享技术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