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国产机床受影响,进口机床同样受到了影响,除了高端机床的需求只是相对较好一些,近几个月机床的进口也在下滑。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与国外还有很大差距,但彼此之间都很接近,行业内的过度竞争拉低了企业在高端产品上的毛利,业务开展比较困难。
业内专家认为,中国机床要升级必须走差异化道路,通过智能创新提高用户的附加值。在中国机床整个市场消费额中,60%靠进口,合资,40%来自国产。而这40%的国产机床的竞争主要是中低端产品,进口的大多数是高端产品。中国机床尽管这十几年进步巨大,但桎梏性问题依然束缚着前进的步伐,一方面低端产能过剩,另一方面高端产能明显不足。
从供应端看,很多机床制造企业在遇到市场压力下,首先想到的是降价,并向供应链转压,而不是去想办法提高附加值。过分追求降低成本,造成配套品质下降,恶性价格竞争,企业效益不好,赢利有限,使企业减弱再发展能力。
再从用户端看,由于用户在使用上过于追求简单、方便、省事,直接导致机床过于标准化,工艺适应性不好。如果不能利用机床制造过程中的二次开发,创新,不能很好地整合上下游工艺路线,中国机床制造的水平将很难达到国际一流。
日前,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共同发布了《关于组织实施2013年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的通知》,要求继续组织实施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2013年中国专项支持的主要内容之一为数字化车间,旨在推进智能制造系统创新产品在机械制造、纺织、印刷、生物制药、复合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和系统集成,提升制造智能化水平。
中国机床企业都想发展进步,首先要观念更新,一个企业的创新必须有先进的创新理念和方法;其次要有深厚的企业文化底蕴,包括制度、体系,并贯穿到技术和管理中去。其次,一个优秀的企业必须有高尚的品质和社会责任。机床制造要智能化,首先需要机床开发者的思维智能化,而智能化就必然要求与机床配套的数控系统要有很好的开放性,这是智能化制造的一个关键前提。
机床产业要转型升级,必须找到正确的方向和方法性,那就是要在营造企业各种多维化管理体系前提下,加强智能化制造,并建立与之协同并具有高独立的质量监控体系。
(来源:互联网)
核心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