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车轴是铁路车辆极为重要的运动部件,它关系到车辆运行的速度和安全。根据车轴含碳量的不同,40钢和50钢都曾成为我国铁路200km/h以下的车辆车轴专用钢。从2001年起,我国列车开始统一使用50钢车轴,但关于“40钢”与“50钢”用钢标准一直争议不断。
40钢支持者陈大中称,“如果不及时更正50钢车轴这种不符合科学规律的产品,麻烦就一定会来。”
“一般情况下,40钢车轴的寿命被认为是13年左右。那么50钢车轴的寿命应该不会超出13年。从列车统一使用50钢车轴的2001年算起,2014年已经到了临界点。”支持50钢的林吉忠表示。原铁道部科技司也在2012年出具的回复书中提到,截至目前,未发生一起因50钢质量问题造成的客车断轴事故。
40钢与50钢,这场关乎火车车轴行车安全的学术论战,经过30余年的争论之后,依然没有停止,至今仍无定论。且参与成员的身体健康也已达“临界点”,有的成员已经去世。
17年10次质疑引多方介入
年关将至,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铁科院”)退休副研究员陈大中正忙着整理各种材料,这是他17年来第10次上报质疑材料。材料内容是与铁路车辆相关的“车轴”,质疑对象则是他曾经的领导,铁科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金化所”)第三任所长,原铁道部(现为“中国铁路总公司”)学科带头人,50钢轴科研项目重要参与者—林吉忠。
和陈大中站在一起的还有另外三人:杨开庭、周镇国和曾耀新,他们都是铁科院研究员,均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其中,杨开庭曾担任铁科院金化所副所长;周镇国曾担任铁科院金化所党委书记。
在车轴用钢争议中,陈大中喜欢用“乙方”来界定自己的身份。所谓乙方就是支持40钢,质疑和反对50钢,并重视呼吁50钢车轴给铁路安全带来的隐患。而甲方则是以林吉忠为首的50钢车轴的研制者、支持者。
71岁的陈大中如今是乙方的“箭头”人物,“主要是我年龄最小。”陈大中说。
值得一提的是,林吉忠当年的顶头上司,原铁科院金化所第二任所长、50钢车轴科研项目召集人郑中岳后来也加入到陈大中等人的队伍。随后,多位两院院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加入其中,从原铁道部内部扩展到外界,关于40、50钢轴的争议也越来越大。
40钢轴危机50钢轴研制
新中国成立初期,40钢、45钢和50钢都曾作为我国车轴钢使用过。因50钢车轴事故较多,50年代中期即停止使用。此后,我国按照前苏联标准开始研制生产40钢车轴并投入使用。
1973年,原铁道部机务局、工业局组织铁科院、原大同机车厂(现为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对9个机务段进行调查,发现40钢车轴耐磨性差,运行五六年就出现裂纹,影响安全和运输。
“当时有两种意见。一种是改善40钢工艺管理,另一种是恢复50钢。”陈大中说。我国著名铁路车辆技术专家、中国铁道车辆设计、制造技术的开拓者之一、时任铁道部车辆局局长、铁道学会车轴委员会主任朱思本曾支持第一种意见,但最终,后一种意见占据了绝对优势。
80年代初,铁道部从美国订购了几百台内燃机车。其中的75台机车转向架交由大同机车厂,按照美国图纸研究生产。转向架上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部件“车轴”,美国图纸规定用50钢制造。大同机车厂参照美国标准生产了450根50钢车轴,该车轴在送往美国通用公司检验后获得通过。
1980年,郑中岳带领助手林吉忠等人开始与大同机车厂商谈合作研制50钢轴,并于当年4月向铁科院上报课题计划,后由原铁道部科技司批准立项研制50钢车轴。
1982年10月,50钢车轴的研制成果开始运用。当年生产的75根50钢车轴,分别装在大同、岳阳、桂林三个机务段的前进型机车上试验。
争议鉴定会焦点评价书
1985年8月9日,在50钢车轴经过36万公里以上的运用考核后,原铁道部科技局等单位组织出具了编号为“铁道部产初85068号”的技术鉴定证书:50钢车轴材质不仅强度高于40钢车轴,而且韧塑性指标与40钢接近;50钢车轴寿命比40钢车轴可提高一倍以上,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对于上述鉴定,支持40钢轴的陈大中等人提出了质疑。按照常规,金化所的主要负责人和领导应该出席鉴定会,何况这个项目的第一研究试制单位就是金化所。由原铁道部组织的鉴定没有按照正常程序。鉴定前,当时任室主任的林吉忠通过关系绕开了时任金化所所长郑中岳、副所长杨开庭,科研管理室主任,前往大同鉴定。
林吉忠在2009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时,金化所有一位技术同志到了现场,铁科院的一位副院长也到了。”
翻阅当年的技术鉴定书,《法制晚报》记者发现,“研究试制单位”中排在第一位的是铁科院,成员名单中,没有所长郑中岳和副所长杨开庭的名字。
陈大中等人还指出,研制报告没有完成科研计划指标,例如小试样寿命数据不全,只有50钢,没有40钢;研制中也没有必作的对比实验,如腐蚀和实物车轴对比实验。
对此,林吉忠认为:“没必要,好坏不是靠一个实验就能检验出来的。40车轴和50车轴,需要铁道部来验证。至于最终用哪种型号的,我们做不了主。铁道部里有很多人比我们更关心这件事情。”
一份由美国铁路协会(AssociationofAmericanRailroads,以下简称“AAR”)技术中心出具的报告号为“LT—658”的评价书也成了甲乙双方争论的焦点。
该机构于1987年1月出具了对50钢车轴的评定书。鉴定结论为,各项实验结果表明,50钢在屈服强度、断面收缩率、轴颈圆角尺寸等方面都未能满足AAR的技术条件。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沈德忠认为,这清楚地表明,所研制的50钢车轴没有达到美国标准,更没有达到国际标准组织(ISO)、国际铁路联盟(UIC)标准。
对此,林吉忠表示:“首先那批钢轴不是我送的,是科研单位的合作方大同机车厂送的。这是大同方面和对方的经济活动,和我们没有任何关系。至于数据上出现的问题,我认为是美国方面的一个笔误,或者有其他原因。”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