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风电产业从快速增长到保持适当规模增长的当下,如何看待两项“办法”发布的意义和目的?对我国风电产业发展会带来哪些影响?记者就此采访了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国家风电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易跃春。
完善产业管理体系,形成闭环管理
1986年中国首建风电场,拉开了风电产业发展的序幕,但直至2003年北京香山第一次全国风电工作会议召开,才真正改写了我国风电产业的历史,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近十年来,风电产业飞速发展,2015年的发展目标从最初设定的500万千瓦调高1亿千瓦即是折射镜。
与其他新兴产业发展无异,产业发展的过程,也是产业管理体系不断建设和完善的过程。作为从业多年的行业专家,易跃春认为,过去十年,风电产业处于起步成长阶段,因此,目前风电产业的前期管理体系建立得相对完善,这与产业发展的阶段相一致。
“业主如何开展预可研、可研工作,政府主管部门如何进行风电项目核准管理,设备产品如何设计认证,这些管理工作都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易跃春说,“但风电场开发建设过程中的管理,目前看来还有待加强。”
当前,风电场开发建设环节的管理主要依靠企业的自觉性,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参与管理的比较少,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说,在风电场开发建设过程中相关的核准要求和管理要求是否落实到位,确实存在管理上的欠缺。
“如果开发企业的负责人重视过程和质量管理,那么在开发建设中出现问题的几率比较小。但有一些企业非常关注核准环节而忽视建设过程,就可能带来多种问题和隐患。”易跃春说,两个“管理办法”的发布,正是弥补了风电产业在后期管理上的缺位,建立一个有利于过程控制的相对严格的管理体系,从而进一步完善了风电产业的闭环管理,形成了风电产业从前期到后期的相对完善的产业管理体系。
不难看出,两个“管理办法”的适时发布,也是行业主管部门因产业调整——“从追求速度转向追求质量”而进行的管理完善。产业发展初期,业内更重视前期建设,即把项目先做起来;但随着产业发展和一些矛盾的凸显,完善管理体系势在必行,且更加凸显管理的作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