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是始终不断地创新。”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表示,格力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绩,要归功于公司历史上在“创新”引领下实现的三次转型升级。
创新营销模式成就行业第一
1991年成立之初,格力电器只有一条年产两万台窗式空调的生产线,主要依靠模仿生产。较之于国内数百家空调企业,格力既无任何质量优势,也谈不上品牌影响,更没有规模实力。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格力遭遇到出货难、结算难、回款难等诸多问题,发展缓慢,甚至面临着生存危机。
回忆起当时的困境,董明珠表示,产品质量问题是企业求生存、图发展的基础,也是格力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由此,公司对内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推行了一系列提升产品质量的措施;对外创造性地推行了“格力淡季销售政策”,充分调动经销商的积极性,争取提高市场占有率。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格力制定并实行了“质量厂(部)长制度”、“全员质量制度”等,规定厂(部)长对各自厂(部)的质量问题负责,凡是出现重大质量事故,实行一票否决;规定生产员工对自己所经手的产品工序、作业质量负责。这些制度的推行,极大地提升了管理、生产岗位上员工的质量意识,有效地杜绝了人为因素造成的质量隐患。
坚持以质量求生存,格力陆续打造出冷静王、空调贵族等大批明星产品,逐渐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兑现了“好空调、格力造”的品牌承诺。
除了质量管理之外,格力在营销模式上的独辟蹊径也颇令同业侧目。
1996年遭遇凉夏,各大空调企业的产品卖不掉,造成库存大量积压。许多厂家与商家为了出货低价抛售,大打价格战。而格力电器总部却发出通知,决不允许经销商擅自降价,如果以牺牲安装质量和售后服务为代价,格力宁愿让出市场。
“凉夏血战”最终导致大多数经销商和厂家损失惨重,格力也深受其苦。但格力毅然宣布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拿出1亿多元利润给每位经销商销售额2%的返利,并且年年都返。由此,格力先后在家电行业首创“年终返利”模式和“淡季贴息返利”模式,这两种模式后来被各大家电厂商沿用至今。
此后,为了统一销售渠道、产品价格和服务,格力独创了“区域性销售公司”,自建销售渠道,出货政策全部变为“现款现货”,充分保证了企业运营的资金链,并且率先在行业内实行条形码管理,实现了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极大地调动了经销商的积极性。2006年,格力引进经销商作为公司战略投资者,通过产权关系稳固厂商关系。
通过第一次转型发展,格力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并且通过渠道建设,使公司实现了按需生产,保证了资金充足。1995年,格力空调的销售额达到25.64亿元,首次成为中国市场的行业第一,此后保持这一位置直到如今,已持续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