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特别顾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张小虞对马云的做法不屑一顾,他对媒体直言,“马云啊、淘宝啊都是忽悠,互联网企业能代替车企造汽车吗?他那点钱够投资汽车吗?他只不过是给消费者提供一些便捷服务而已。互联网造车就是一张皮,是虚拟的东西,我们现在更需要实体经济的发展。”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杨琪的观点则更为鲜明,即汽车行业可能会颠覆IT行业。她介绍说,如今在美国或者日本已经兴起一种短程通信,并且有了行业标准,也就是在车上安装专用通信,形成一个两公里的自主网络。
杨琪表示,如今在日本全国,已经装了2000多个路测点,它可以接收到车上的信息,这实际上已经形成了移动通信网。如果再来一次中国前几年的南方冰冻灾害,那在全部公网都瘫痪的情况下,这种在车上安装的短程通信就变成了公网,而且是三大移动运营商之外的一种运营方式。因此,这种形式的车联网将取代IT行业。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集团客户事业部副总经理辛克铎则持不同观点,通信为汽车行业扩展了很多服务和应用,所以不存在汽车行业颠覆了IT行业,或者是IT行业颠覆了汽车。“从来没有一个行业颠覆另一个行业的,而最多的是两个行业的相互合作、共赢”。在笔者看来,则更加偏向于张小虞和杨琪的观点。
纵观历史,许多大型企业都曾经有过造车的宏图壮志,遗憾的是,多以失败告终:“药剂常青树”三九胃泰的老板曾经亲自向政府部门请命造汽车,最终愿望却未能达成;2005年,家电巨头奥克斯曾宣布“投入80亿元资金进入汽车业”,在打了一个价值4000万元的“水漂”之后,黯然宣布汽车市场;与TCL并称国产手机双雄的宁波波导股份有限公司曾宣称欲斥资50亿元造汽车,力图像当年创造“手机奇迹”一样谱写“汽车”传奇,但最终杳无音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