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汇集在一起,一个客观、无所不知而且全自动的管理者便浮现在眼前。但是,沃顿管理人力资源中心的主管Peter Cappelli教授认为在当老板这个事情上,机器人代替不了人类。他指出:“软件可以提供会计信息——例如你做得如何,但是管理是更为复杂的事情,因为它涉及不断对工作进行调整以适应持续的变化,诊断问题,以及提供解决方案。机器人或许比有一些管理者优秀,但却不能很好地完成这些任务。“
ShawndraHill是沃顿管理在运营和信息管理方面的专家,她认为:“一直以来,人们认为机器人不能够很好地解决更为主观和更为难以评估的问题。但是,如果你能将一些数据与结果相关联,你仍然可以构建模型。现在人们就是这样做的。越来越多的公司正在用我们从未想过的方式来解决这些主观性的问题。每一年,我都被一些自动化的东西震惊,觉得二十年前怎么没人想到这个。我们已经到了计算机可以自动驾驶的阶段。我觉得计算机将会比人更安全。”
“我们不应该过多考虑有一个机器人老板会如何,而应该抛弃那些关于老板的陈旧观念,代之以判断调用这一概念。”
——Matthew Bidwell
自动化日程安排,被破坏的关系
一次自动化管理的突袭造成了员工的不安,从而导致一家公司在公共关系方面遭到重创。星巴克引用了一套广泛使用的软件系统来核查销售和其它数据,从而确定咖啡师的日程安排。《纽约时报》的一篇长篇特写曝光了将计算机设计出来的日程安排应用在有血有肉的人身上的后果。这个电脑程序并没有考虑不可预知的时间是否和员工的需求一致,而员工需要考虑照顾孩子和其它家庭责任。星巴克说他们提前一星期告知员工时间安排,但是《纽约时报》发现并非如此。
这篇文章收到了上百个回应,大型零售商场、连锁杂货店、银行、医疗设备商店和一个主流艺术博物馆的员工纷纷抱怨这样的电脑日程安排系统将他们的生活变成了时间管理的地狱。伍德伯里的劳氏企业族员工写道:“这个自动化系软件消除了个人偏见,但也很大程度上让我的家庭生活变得僵化,破坏了家庭关系。更为糟糕的是,这个日程安排仅仅被管理者瞟了一眼就加以应用。”
Bidwell认为,实际上并不是电脑在伤害人,而是人在伤害人。他说:“这便是计算与科学管理的问题。科学管理的挑战在于你让一群非常聪明的工程师在办公室里幻想着如何更为聪明地去完成工作,而他们却无法考虑到现实的工作是如何开展的。这里也是如此。解释得愤世嫉俗一点,雇主把灵活的日程安排交还给员工,解释得仁慈一点,一群顾问专门在总部思考管理系统如何更为有效地运行,而他们自己却脱离了将要运营的这个系统。”
无论选择何种方式,都会产生未被考虑到的低效因素。Bidwell说:“当你选择效率的时候,你或许会失去员工对雇佣关系的信任,结果就是员工不愿付出更多努力,也不会在这个岗位待太久。”
Hill说:“我认为我们需要更多关于员工对机器人容忍度的研究。虽然如此,这个目标是可变的。当我们对自动化越来越熟悉,知道它们如何让我们的生活更好,员工对这些事情就会有更灵活和开放的态度。在这些诱因中,一项很重要的因素便是大多数人本身也希望提高效率,更别说建立一种将绩效与回报直接关联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