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欧洲3D打印金属件实现大规模生产
日前,欧洲空间局(ESA)的“以实现高技术金属产品的高效生产与零浪费为目标的增材制造项目”(AMAZE)提出,将首次实现3D打印金属件的大规模生产。这些3D打印的金属零部件可用于喷气式飞机、航天器以及核聚变等项目。
据了解,3D打印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制造出采用传统铸造和机械加工方法难以获得的复杂结构件,且很少或几乎没有材料浪费。制造步骤的大幅减少也带来了巨大的成本效益。3D打印设备被寄予厚望,期待能彻底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但一直以来3D打印设备仅适合的材料单一(主要为塑料),而这对许多工业应用的价值不大。
AMAZE项目于2013年1月启动,该项目汇集了28家同样致力于采用3D打印技术开发更轻、强度更高、成本更低的复杂金属结构件的企业和机构共同参与,包括:空客、阿斯特里姆、雷尼绍、挪威钛公司等企业,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伯明翰大学等高校,英国卡勒姆核聚变能源中心等。
这项为期5年、经费约2000万欧元的AMAZE项目,其首要目标是快速生产大型零缺陷增材制造金属零件,并几乎实现零浪费。下一步目标是,使零件的制造成本比传统工艺降低50%。该项目将在法国、德国、意大利、挪威和英国建立试验性规模的增材制造工厂,以发展产业供应链。
AMAZE项目将设计、验证和交付一个面向工厂级的、模块化的简化工作流程,为增材制造过程提供最大的灵活性,大幅减少不增值工作产生的延误。
AMAZE项目还将大幅增加增材制造的原位检测,过程反馈、新型后处理工艺以及洁净室等的商业应用,从而提升零件的整体质量水平、尺寸精度和制造效率,并使工业废品率削减到小于5%。
2、2050年飞机部件将3D打印
3D打印技术我们并不陌生,它已经用在了很多行业;不过在要求严格的飞机制造业也能实现,那就是个很大的技术突破。来自Airbus的设计师Bastian Schafer和公司的其它设计师一起合作打造了一种概念型飞机,这种飞机的部件可以用3D打印来实现,不过要等到2050年才能达成目标。要知道现在的很多3D打印机只能打出比较小的部件,比如轴承等;而飞机是庞然大物,未来将会有机库那么大的打印机,约80×80米的体积,Schafer提到可以实现。另外,他还指出3D打印不仅可以大幅缩减成本,对比传统工艺打造出来的部件,3D技术造就的还会轻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