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能beplay规则 :打造贵州首个“百万千瓦级”风企
海拔2900.9米的乌蒙山脉主峰——韭菜坪被称为“贵州屋脊”,这里也是贵州风电历史破“零”之地。
“2011年5月17日,毕节赫章县韭菜坪风电场一期并网发电,我们在贵州的最高峰,第一个拉开贵州风电事业开发的大幕;2013年12月底,威宁乌江源风电场五、六期正式并网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0万千瓦,成为贵州省迄今为止单体规模最大的风电场。”华能beplay规则 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以下简称华能beplay规则 贵州公司)总经理杨艳明告诉本刊记者,截止目前,他们已在贵州省建成并网投产了8个项目,分别为韭菜坪一、二期和乌江源一至六期,总装机容量为38.3万千瓦,截止到记者发稿时已累计发电9.89亿度。
“华能beplay规则 贵州公司在贵州已获得项目核准20个,总装机容量达97.75万千瓦,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到2015年底,建成贵州省第一个百万千瓦级的风电企业”,杨艳明信心十足。
拓荒者的艰难“追风”路
2013年12月13日,韭菜坪浓雾弥漫,能见度不超过10米,山顶上的植物结满冰花,寒风刺骨,建在海拔2869米山头上的15号风机是目前贵州省风机的“第一高度”,站在风机下,除了感觉到呼呼转动的巨大叶片,记者几乎什么都看不见。据韭菜坪风电场工作人员胡辉介绍,山上全年有200多天都下大雾,他们就像生活在海市蜃楼之中。
杨艳明告诉记者,2010年韭菜坪刚开始建设时就遇到贵州30年一遇的凝冻,“这里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非常恶劣,交通不便,农民种植的土豆都要靠马驮人背,才能拿到集市去换钱。一个山头一台风机,每个山头都要修路上去,这些道路都是一公里一公里拓荒出来的,称这里是全国施工条件最艰苦的风电场毫不夸张。”杨艳明说,高海拔作业,那时候工程建设部就设在一个小镇上,长期缺水缺电,很多参与前期建设的工作人员,最长的记录是一个月不洗澡。
路修好了,如何运输长达四十几米的风机叶片、二十几米的风机塔筒或重达60多吨的风电主机舱进入风电场,又是必须攻克的难题。“在坡陡、弯急、路窄的公路上,叶片太长会扫到一些沿途的民房,涉及老乡的房屋拆迁,每转一个弯都是考验;机舱太重,卡车爬不动,需要通过拖车和推车前拉后推;贵州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怎样避让溶洞、平衡水土保持和协调矿产压覆问题也是难点等。”杨艳明向本刊记者介绍:“针对贵州的开发特点,目前我们首创的叶尖前置式运输方式,大幅降低风机叶片运输时的转弯半径,基本解决了运输途中需拆迁房屋的难题。此外,我们还研制出加热型测风仪,确保凝冻天气也能有效测风。获得准确数据通过一年多的艰苦建设,我们终于啃下这块‘硬骨头’,解决了横亘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又一个难题,韭菜坪第一台风机并网发电那天,我没在现场,但那种百感交集的心情永生难忘。”杨艳明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