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域当前仍存在诸多监管困局:有的河流两岸林立数十家企业,监管部门很难查清到底是哪家在违规排污;有的企业明里一套、暗里一套,非法手段专业性强、机动性大,监管部门有时也无计可施;有的行业覆盖面大,牵扯上下游企业广,甚至存在业内潜规则,监管力量常常难以做到细致、深入……面对此类问题,同业监督会更专注、更到位、更有效。将同业监督纳入整个监管范畴,也更有助于塑造立体、全面的监管体系,让多层次的监督力量共同发挥作用。
领域,我国同业监督的力量一直十分薄弱,甚至已经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现象。有业内人士就笑谈,“谁先上环保设施,谁就先死。”虽然言辞夸张,但也说明问题。在同样的市场条件下,勇于支付环保成本、承担环保责任的企业由于生产成本的提高和利润的减少,竞争不过偷排乱放、污染环境的同行的情况时有发生,容忍违法企业就是对守法企业的伤害,这就更需要树起同业监督的大旗,维护守法企业的正当利益。
进行同业监督是每个企业的社会责任,但在目前条件下,将同业监督引入“行业圈”并非易事。首先需要克服的就是企业的心理关,面对通过违法获利的同行,应坚持操守、克制跟风冲动,同时不贪图表面和气,勇于维护自身和行业权益;其次,还需营造“破坏环境人人喊打”的社会氛围,行业、市场和监管部门要充分鼓励和肯定企业同业监督的行为;第三,相关法律法规也需及时跟进,为推动同业监督提供动力和保障,清晰界定同业监督与商业诋毁之间的界限,让企业履行同业监督社会责任的同时,有效规避风险,解除后顾之忧。
行业更好更快发展,是每家企业都乐于看到的。在环保领域发挥同业监督的作用,不仅能割除行业中存在的种种弊端,保护守法企业的利益,也有助于维护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改善自然环境、造福社会公众,实为多赢之举。希望企业“各扫门前雪”的同时,多关注“他家瓦上霜”,共同推动行业前行,共同分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