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与GW级光伏制造商的策略截然不同,从2008年起,各大一线光伏上市公司如英利、阿特斯、天合光能等开始持续扩张产能,以规模争夺市场,直至2014年各自产能已接近3GW。相比他们,航天机电只能勉强算在第二梯队,尽管,2014年航天机电也有扩产的考量,但是却并没有在产能上向一线厂商看齐的打算。
“在我看来,需要讲究平衡,我们一直在算我们的平衡点。虽然产能扩大可以带来市场及降低采购成本,但投入的资金也很大,风险并存,最后肯定会有一个交叉点。前几年我们判断500MW是一个资本平衡点,而眼下平衡点是1GW左右,为此我们在考虑进行适当的产能扩张。随着全球市场容量的增长,平衡点也会发生变化。对航天机电而言,产能不一定在第一梯队里,但技术必须是第一梯队,技术降本的后面才是产能释放进行降本。”对于规模制造张忠卫有自己的见解。
他表示,现在产能1.5GW以上,资金风险指数会越来越高,规模背后需要有足够的市场容量,产能需要得到释放,这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销售压力,势必会增加管理结构成本(市场营销、人工、财务成本等)。如果产能无法得到释放,电池片制造端首当其冲,生产线一旦停产,设备折旧分摊会很高。航天机电不宜这么做,我们追求一个产能平衡点,可退可进。
航天机电放弃了“产能至上”的扩张模式,而是选择观察、寻找平衡,直至找到适合企业本身的生存方式,并尽量创造有质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