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朱共山再次呼吁,希望在解决了中国
光伏产业原料基本需求后,政策鼓励中国
多晶硅产业走出国门,以直接参与国际竞争来促进中国多晶硅产业更上新台阶。
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主要包括从多晶硅到
硅片、电池片以及
电池组件再到
太阳能光伏电站。
的重要基础原料,在近年来国内市场低迷、国际原材料倾销等“内外受困”的形势下,多晶硅的市场行情犹如坐过山车般,大起大落。对于他及整个行业来说,这份与去年大体相同的提案分量更重了,因为这关乎行业未来生存与发展。
发电的重要基础原料,由于本土技术落后,多晶硅基本依赖进口。
升温利好,原料基本进口、产品基本出口“两头在外”的国内太阳能
光伏产业纷纷增产扩能,由此也带来了多晶硅需求量的迅猛增长。从2005年到2008年,连续4年保持100%以上增速。
多晶硅的供不应求,市场行情涨势近乎疯狂。2008年最高峰时,价格一度暴涨至每公斤440美元,而2005年时的价格还仅仅是它的1/8,55美元。
暴利驱使下,国内掀起了对多晶硅投资生产的热潮。由于受到国外长期的技术封锁,早期的部分多晶硅工厂因无法掌握核心生产技术,规模小,导致能耗居高不下;同时,为追求一时的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效益,生产多晶硅产生的四氯化硅等副产物处理粗放,污染排放严重。
2009年,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多晶硅同钢铁、水泥等被“点名”,并被冠以“两高”的帽子。同期,包括优惠电价、出口退税等优惠政策随之取消。